“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在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數再創記錄,達到 727萬的就業形勢下,找工作“拼爹”成了不少大學生的熱議話題。記者輾轉駐濟高校各大招聘會,采訪畢業生找工作的進度時,他們給出的無外乎有三種回答:準備考研復試,還在找,家里已經給安排好了。“職場關系戶”能站在父母肩膀上找到好工作讓很多大學生羨慕不已,甚至有學生感慨:“他們有的是背景,我有的只是背影。”不過,就業指導專家表示,“拼爹就業”拼得了起點卻拼不出未來,從長遠來看還是得拼實力。

“拼爹就業” 有人歡喜有人憂
兩年前的7月1日,李曉(化名)憑自己的本事考進了一家單位,月平均工資6000元,是當時她身邊找到工作的同學(包括家里給安排工作的同學)中最高的,成為很多同學的羨慕對象。這個記錄保持了一年,為此,她也整樂呵了一年,但不久這個記錄就被打破了,新的記錄保持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大學同寢室最好的姐妹王華(化名),而她的工作是靠家里人托關系找到的。對此,李曉感慨了一番,并不是因為工資被別人超越了,而是因為同學的這份高工資工作在她看來來得太容易了。
李曉告訴記者,自己的同學王華幾乎沒有經歷過找工作的迷茫和痛苦。當年李曉還在四處奔波找工作時,王華的家人就已經托人給王華安排到一家事業單位工作,雖然沒編制,但也輕松自在,不過王華干了一年不想干了,無奈她家里又托人讓她進了一家銀行,也就是現在的單位,每個月靠家里關系幫忙拉存款,平均一個月能掙八九千。“沒辦法,人家家里有關系,比不了。”李曉說,雖然同學靠家里關系找了個好工作,但她依然有煩惱,因為很多工作還是得靠同學自己來干,比如內部考試、應酬等,她的父母也幫不上忙,“有時候父母的關系只是一個敲門磚,工作后還得看實力。”
記者在一場金融類招聘會上發現,不少金融單位招人也先看畢業生的“家底”,尤其是銀行面試。“銀行面試很關注家世,剛才面試官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父母是干什么的。”山財大研究生小姜參加完一家銀行面試后告訴記者,她已經忘記被問過多少次“家底”了,自己身邊一些有“資源”的同學早就被各大銀行預定了,而自己卻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各大招聘會上亂撞,總是被撞得頭破血流。
調查顯示進體制內工作 “拼爹”影響明顯
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其中顯示,“拼爹”對體制內就業影響明顯,父親的職業具有重要作用,但對獲得高薪影響不大。《藍皮書》顯示,出生于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家庭的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就業的可能性大于個體戶、工人和農民子弟。《藍皮書》所說的體制內就業,指的是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
《藍皮書》也顯示,在我國普通本科畢業生中,來自農村家庭的就業最困難,失業率高達30.5%;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就業率(87.2%)明顯高于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81.2%)。《藍皮書》調查顯示,“拼爹就業”的年輕人比其他年輕人更容易走上父輩安排好的人生道路。
對于以上調查結果,來自聊城的小徐很有同感,他是曲阜師范大學的研究生,今年7月就要畢業了,至今工作還沒著落。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拖著行李箱,背著雙肩包,游走于招聘會上各單位的展位之間,他已經記不清投了多少份簡歷,但多數都是石沉大海。“‘拼搏’真是不如‘拼爹’,看身邊的同學,家庭不錯的或有關系的就不用來回跑招聘會,可能在上大二或大三的時候工作就已經有譜了。”從農村家庭考出來的小徐說,雖然剛開始他對這種情況感覺不舒服,但看得多了就習慣了,甚至連家里也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而從大連醫科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小魏談起“拼爹就業”時就沒有那么淡定,他說醫學生被公認為找工作難,普通學生想進大醫院得經過筆試、面試等多個程序,但有的學生卻能什么考試都不用參加就能進去,“我身邊很多同學在找工作時都充當了分母,特別是在面試環節。”
記者采訪多個招聘會后發現,提到“拼爹就業”,多數大學生都表示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就業公平的期待。“我希望用人單位用人不要任人唯親,而是要看學生的能力。”齊魯工業大學畢業生小劉說。而一位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在微信上說:如果拼搏不如“拼爹”,注定會損傷自己追尋夢想的信念。
“拼爹就業”拼得了一時卻拼不了一世
近年來,雖然就業“拼爹”現象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陌生,但有資本能夠“拼爹”的畢業生仍是少數,絕大多數畢業生仍需要依靠個人能力爭取就業機會。今年,應屆畢業生數將達到727萬,比去年的699萬增加了28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針對“拼爹就業”,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校長黃德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應從制度設計上呵護好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起點的公平,更要逐步實現好工作在體制外,“希望‘唯才是用’的新風能夠吹起來,讓個人奮斗成就夢想成為年輕人的信仰。”黃德寬說。
“‘拼爹就業’只是社會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公平體系更加完善,這種現象會逐漸弱化。”山東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一位老師說,“拼爹就業”對于學生個體來講不公平,從長遠來看,“拼爹”只能是解決一時的就業問題,但卻不是一世,“父母不能靠一輩子,自己的路最終還得靠自己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