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訪濰坊工齡最長的守墓人于福民 守護墓區二十年
終日與墓穴為伍,多數人想想就會毛骨悚然,但在濰坊市靈山仙莊工作的于福民卻默默地當了20年墓地“守望者”。3月31日,為走近守墓人的生活,體驗他們的工作,記者探訪了我市工齡最長的守墓人于福民,并隨他一起體驗了夜間墓區巡守工作。通過交流,記者了解到,守墓人并不是天生膽大,他們也需練膽。每天巡守墓地加起來起碼得走20多公里路,于福民稱他一年能穿破五六雙運動鞋。到了清明節、春節前后祭祀高峰期,他們幾乎要連軸轉,每逢此時都不能親自去祭奠自己的親人,只能找親戚幫忙。
記者夜探守墓人
350多畝的墓區晚上僅有四五人
3月31日晚7時許,記者來到靈山仙莊時天已經黑了,夜幕下整個墓區顯得格外靜謐,不遠處的山上有燈光閃爍,守墓人于福民拿著手電筒從墓地北區走來。據了解,于福民是靈山仙莊第一批工作人員,從1994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整整20年了,比他年齡大的幾位師傅已經退休,現在他是仙莊年齡最大、工齡最長的“守墓人”,所以這里的人都尊稱他一聲“于師傅”。
“大晚上過來沒害怕吧?”看到記者晚上來到靈山仙莊,于福民問。在得知記者要跟隨他巡守墓區時,他有些吃驚。“墓區晚上不比白天,350多畝地的墓區就只有我們四五個工作人員,你們可別害怕啊!”于福民告訴記者,除了清明節前后和春節前后,墓區白天都很少能見到人多的情況,到了晚上,偌大的墓區里更是只有寥寥幾名工作人員和寂靜的燈光。“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人不會選擇晚上到這里來,只是偶爾會有人在夜里來祭掃。”于福民說,他剛才已巡視完了北區,正準備到南區巡視。
“現在仙莊已經建成46個墓區,分為高中低不同的檔次,南區的墓穴就是偏經濟型的,北區的比較高檔,是藝術墓群。”為了緩解記者心中的恐懼,于福民主動向記者講述仙莊的布局和現狀。
守墓人夜間要不斷地巡視墓區
記者在跟隨于福民巡視墓區的過程中,了解到守墓人夜間的工作主要是定時巡視墓區,及時查看監控,防火防盜。白天的工作則是協助喪主下葬,保持墓區衛生,以及對墓區進行巡視,排除安全隱患。
“仙莊要求夜班工作人員每小時巡視一次,杜絕火災隱患,以及確保墓區物品安全,以防被盜。”于福民告訴記者,為避免有人前來偷盜,喪主必須按仙莊要求下葬,墓穴里除骨灰盒外,不能放其它隨葬品。“此外,墓區內實行24小時監控,值班室里也配有監控設施,對墓區以外辦公場所進行監視。”于福民說,巡視完所有墓區大約需要45分鐘,然后可以在門衛室內休息一會兒。
巡視完南區后,記者跟隨于福民來到位于仙莊管理處大門口的門衛室,看到里面有兩臺電腦和一張床,電腦顯示的是監控畫面。“不少人會對仙莊晚上值班情況感到好奇,其實跟其他單位的值班一個樣,不過就是仙莊比較大,需要來回巡視的次數比較多而已。”于福民表示,雖然仙莊明文規定不準在墓區燃放煙花爆竹和燒紙錢,但也有個別市民不顧規定,偷偷在墓區燒紙,所以要不斷巡視,一旦發現要及時制止,避免引發火災。“山上樹多,一旦發生火災就不好控制,所以防火是很重要的一條。”于福民說。
酸甜苦辣唯自知
為了練膽,晚上在墓地里玩捉迷藏
于福民告訴記者,守墓人并不是天生膽大,剛開始也需練膽,通過各種方式來消除對墓區的恐懼感。
“我原來當過電影放映員,還干過其他工作,1994年來到靈山仙莊,來之前對這份工作一知半解,來之后才知道仙莊就是公墓,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干就是20年。”于福民說,他剛來時,仙莊只完成了基礎建設,看上去還是一片荒山野嶺,墓區內的土路坑坑洼洼,稍不小心就容易摔跟頭。“剛開始一到墓地就害怕。”于福民說。
“那時我們幾個比較年輕的工作人員,晚上值班時就到墓地里捉迷藏,逐漸才把膽練出來。”于福民告訴記者,經常巡視墓地,時間長了,很多墓主人的名字他都能叫上來,慢慢地也就不害怕了,“現在感覺他們像是我的老伙計,有時候也在一些認識的人墳頭上嘮嘮嗑。”
于福民在仙莊是個全能型的人,最初人手不夠,他身兼數職。“早期的墓地很多登記信息都是他手寫的,市民來看墓地,他又要帶著他們來回轉。”于福民的同事說。
每天走20多公里路,常年穿運動鞋
家住坊子區白石村的于福民,每天騎摩托車往返于靈山仙莊和家之間。“以前騎自行車,上下班單程就得花四五十分鐘,光自行車騎壞了三四輛,后來換成摩托車,一直騎到現在。”于福民笑著說。
據了解,作為靈山仙莊護管隊隊長的于福民每天都要到墓區巡視,尤其是清明節、春節前后,他更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到仙莊工作后,我常年都穿運動鞋,主要是為了走路方便。”于福民說,整個墓區占地350多畝,他每天光在墓區來回巡視的路程就能達到20多公里,一年能穿破五六雙運動鞋。
記者注意到,于福民走起路來腳步有些蹣跚。他告訴記者,這是因為這幾天他的膝蓋一直疼,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因為走路過多引起的骨膜炎。于福民說,忙的時候,他一整天的時間都在墓區里來回巡視檢查,走路走得腿疼時,他就找個地方稍微休息一下,等疼痛感減輕一些后,再繼續巡視,“干什么就得有干什么的樣子,不能一有點小疼小痛就請假不干活了”。
制止市民偷燒紙錢遭到破口大罵
于福民告訴記者,工作無貴賤,苦點累點其實他都不太在乎,但是有一件事卻讓他很苦惱,那就是一些市民對自己工作不理解。
“墓區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和燒紙錢,但總有一些市民偷偷把紙錢拿到墓碑前燒。”于福民說,遇到這種情況,他上前制止時,絕大部分市民很配合,但也有人不僅不配合反而破口大罵,讓他很難堪。有一次,他發現有市民燒紙錢,于是上前制止。可能是由于親人剛離世不久,那名市民情緒很激動,罵了他。“后來得知那名市民是老年喪子,不僅理解了她當時的反應,而且覺得自己制止她好像心里有愧。”于福民說。
“仙莊的工作性質屬于服務業,但不同于一般服務業,我們理解前來祭奠的市民的感受,但是也希望市民能夠對我們多一些理解。”于福民說,現在文明祭掃現象越來越多,他很欣慰。不過每逢春節和清明節,因為他們幾乎要連軸轉,祭奠自己親人只能拜托親戚。
最擔心自己的工作影響兒女婚事
說起“守墓人”這個職業,多數人會覺得很特殊,甚至有些“可怕”。“我剛來仙莊工作時,家里人意見非常大,我對象三番五次勸我別干了,不過后來他們也接受了。”說完,于福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隨即又轉換成了擔憂的表情。
“雖然自己對目前的工作還挺滿意,但是畢竟得考慮別人的感受,尤其是兒子女兒已經成人,我特別害怕自己的工作會影響到他們的婚姻大事。”于福民告訴記者,他有一兒一女,女兒大學畢業目前在市區工作,兒子在外地讀大學,正準備考研究生。“我現在犯愁的是女兒已經二十七八歲了,還沒有找到對象。”于福民說,他既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對兒女婚姻有影響,又不舍得放棄這份工作,所以他時常會陷入矛盾中。
于福民告訴記者,他在墓區工作了20年,女兒一次也沒有來過,只有兒子來過一兩次。
◎記者手記
守墓其實不神秘
陰森森的墓地里,寂靜無聲,不知從何處吹來的風,打在身上讓人感覺頭皮發麻、呼吸困難……記者在前往靈山仙莊的路上,腦中不時浮現這樣的畫面,心中滿滿的都是恐懼。
與人群熙熙攘攘的白天相比,墓區夜晚的寂靜讓人直發毛,直到見到守墓人于福民才稍微安下神來。當知道原來于福民也不是天生膽大,也需要練膽時;當陪他一起去墓區巡視時;當聽他講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時;當聽到他說已把那些安息的靈魂當成自己的老伙計時,記者越來越覺得,原來墓區并沒有特別神秘之處,就像是一個特殊的大花園。在同于福民緩緩交談中,抑或是被他的膽氣感染,記者心中的恐懼慢慢消除了。
通過夜探墓區體驗守墓人生活,記者了解到,在時間的沖刷下那層神秘感慢慢消除后,守墓人的工作其實跟所有工作一樣,守墓人的工作和選擇也同樣值得我們尊重。(記者 竇圓娜 李廷輝)(原載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