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交納集資款收款收據
2000年信訪人員為老人出具的證明
原標題:當年政府借錢百姓解囊二十年后垂暮老嫗討“債”無門
人民網棗莊4月7日電 一項二十年前的借款,成了年逾70歲的山東棗莊老嫗張秀琪的一塊心病:為啥當年響應政府號召為當地經濟建設集資卻成了“無頭債?”近日,討“債”無門的她步履蹣跚的找到本網,向記者講述了當年她20年來要不回集資款的來龍去脈和曲曲折折。
我已經70多歲了,還有幾個二十年?
陪在老人身邊的女兒告訴記者,老人正患病住院,卻不顧家人的勸阻,一定要親自來。從老人的講述中,記者了解到;1994年底,因為外地親戚來棗莊市薛城區做生意,需要到屬地的居民委員會(原棗莊市薛城區永福辦事處建井一處居委會)辦理相關手續。居委會向張老太提出要為永福辦事處所轄的一號煤礦繳納不少于1萬元的集資款的要求,為盡快辦理自家親戚做生意開業的有關手續,張老太太隨即交出了1萬元集資款。1995年5月,政府兌現了半年的利息,并重新開具了收款收據證明。收款收據注明1995年12月31日到期。可是,時至今日不僅沒再兌現一分利息,甚至連本金都無處討要了。從此,張老太太走上了長達20年的討債之路。
老人一再重申,盡管討債之路屢屢碰壁,但她卻始終堅信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何況是政府借老百姓的錢?當年政府有需要,百姓義不容辭慷慨解囊。政府有困難一時拿不出錢還賬,拖個三年五載可以理解也能接受,也相信人民政府借老百姓的錢不會不還。說話間,張老太太拿出了2000年當時的薛城區永福辦事處的接訪人員為她再次出具欠款證明,表明了政府欠債還錢的旗幟鮮明。然而,時光又過去了十多年,政府有關部門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面對上門討債的張老太太,政府有關人員要末推三阻四,要么避而不見,最后干脆告訴張老太太;你認為誰欠你的錢,你就上法院去告誰。
張老太太也曾將最后和希望寄托予法律訴訟,但經過諮詢有關法律人士,張老太太得知:原來的永福辦事處一號煤礦早已注銷,機構變更后永福辦事處已更名為臨城街道辦事處,就現在張老太太掌握的證據,即使張老太太通過法院提起訴訟,也很難確認被告主體。何況,20年光陰荏苒,期間借款單位歷經機構調整、人員變動,不言而喻這場訴訟又將是艱難而漫長的。“讓我一個無權無勢的老太太去告政府?我沒這個膽,而且我已經七十多歲了,我還能有幾個20年?”張老太太拼盡全力這樣說道。
領導忙群眾路線教育沒時間聽取匯報
記者通過棗莊市薛城區宣傳部門,將張老太太的訴求轉交給了薛城區臨城街道辦事處。在記者的屢次催促下,記者終于見到了該辦事處的徐主任。
徐主任代表薛城區臨城街道辦事處針對張老太太的訴求材料提出了兩點質疑:一是經調查,永福辦事處所屬的一號煤礦的財務專用章已于1995年4月10日停止使用,而張老太太這張收款收據上的收款日期是95年的5月1日,因此懷疑收款收據上的公章有造假之嫌,并強調薛城區有這樣的先例,還給記者帶來了公章造假案的案件材料;二是薛城區從沒有設立過張老太太的材料中提到的“永福居委會”這個機構,也就更無從查找居委會主任王某某此人。徐主任在提出質疑的同時一再強調,希望張老太太通過法律途徑去解決,這樣既達到了討要集資款的目的,又把公章是否存在造假?是否能找到王某某等問題搞清楚了。
經記者查實,或因筆誤或因張老太太年事已高記憶有誤,張老太太材料中的“永福居委會”應為“棗莊市薛城區永福辦事處建井一處居民委員會”。時任居委會主任確為王某某,但已去世。
一周后,記者再次見到徐主任,徐主任沒有給記者帶來回復,并繼續向記者一再解釋,主要領導出發了,在家的領導都在忙著參加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不是學習,就是開會,領導沒有時間聽他匯報。領導沒有明確的指示,他也就無法做出回復了。徐主任強調,沒有領導的明確指示,他們無法確定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開展,不得不請記者和張老太太耐心等待。
張秀琪老人致函本網時表示,期待“依據本人提供的線索,在深入、廣泛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本著客觀、公正、公開的原則,給本人一個明確的說法。”
在此,本網希望當地有關部門,無論事情的結果怎樣都能盡快給這個已近垂暮之年的老人一個圓滿的答復,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走一次群眾路線,不要讓張老太太真的再等二十年。(本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