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照顧“植物人”丈夫七年不離不棄
齊魯晚報記者 孫淑玉
實習生 李靜
“王曰東,你說‘哎'。”為了這一聲回應,招遠的馮曉玲等了整整7年。7年前,丈夫因交通意外成了植物人。馮曉玲不離不棄地照顧,靠著在輪胎廠做成型工,每天工作12小時維持生計。用了3年時間,丈夫能睜眼并勉強吃些軟和的食物。如今,丈夫的雙手偶爾能動。
36歲的馮曉玲從未想過放棄,她說要是換自己出了事,丈夫也會這么照顧的。日日辛苦,馮曉玲只盼著有天能攢夠錢給丈夫做顱骨修補手術,讓丈夫能夠自理。
七年不懈照顧 丈夫有了知覺
“王曰東,你起來動動。”每隔一陣,休班在家的馮曉玲都會挪到炕前,輕搖丈夫的頭喚醒他。
翻身、活動胳膊、伸展腿部,守在炕前照顧,這是每日的必修課。擔心丈夫被痰卡住,她還得留心聽丈夫喉嚨間細微的聲響。
7年前的一天傍晚,丈夫騎摩托車外出,被迎面的車燈晃了眼睛,一頭扎進路中央的花壇。在醫院躺了半年多,才勉強撿回一條命,但自此丈夫只能整日閉眼躺在床上,渾身浮腫不說,全身都沒了知覺。
那一年,兒子剛3歲。在玲瓏輪胎廠做成型工的馮曉玲不離不棄地照顧,堅持每天上12小時班來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銷。
和公公、婆婆輪流伺候了3年,丈夫勉強能拔掉吸管,靠流食維持。又過了幾年,在家人堅持的鍛煉下,王曰東手指偶爾能動動,身子也漸漸有了知覺。
家人的悉心照料,使得王曰東臉色紅潤而白皙,7年來盡管日日守在炕上,他身上沒長半點瘡。
兒子放學陪護 常喊爸爸早點好
中午12點到晚上12點在輪胎廠上班,與其他工友不同,下了班的馮曉玲還得負責看護丈夫,督促兒子學習。看著媽媽辛苦操勞,10歲的兒子也早早懂事,放學后陪護在爸爸身邊,說話、喂飯。
“不能吃硬的食物,水果也多少能吃點。”馮曉玲說,丈夫每天早上6點多就醒了,婆婆喂著吃了早飯,上午她會搗碎了水果給丈夫喂點。
飯食稍硬或處理不好都可能卡住喉嚨,加上發聲很輕,王曰東每時每刻身邊都不能離人。這些年來,馮曉玲凌晨下班回家,上午很早就醒來和婆婆輪流照顧丈夫。
懂事的兒子看著馮曉玲日日操勞,也早早懂事。放學回家,他會湊到爸爸面前講故事、說話,俯在耳邊喊爸爸早點好起來。漸漸長大后,他也會嚼碎食物喂給爸爸吃。
“孩子有六個愿望,最大的愿望是爸爸能早點好起來。”聊天中,兒子會跟馮曉玲說起心愿,念叨來念叨去最大的心愿還是爸爸能早點好起來,陪自己玩耍。
盡管至今無法回答妻子的聲聲呼喚,但聽著妻子的念叨,炕上躺著的王曰東眨巴著眼睛,默默地流了淚。
拼命上班攢錢 只盼丈夫早日自理
照顧臥床的丈夫7年,馮曉玲從未想過放棄,樸實的她說要是換自己出了事,丈夫也會這么照顧。
10年前,在輪胎廠上班的馮曉玲經人介紹認識了王曰東。盡管不善言辭,但細心的王曰東還是很快俘獲了馮曉玲的心。
三年的相愛,換來長久的相守。出事后,馮曉玲不離不棄地守在身邊照顧丈夫。
“王曰東,你爭點氣,早點好起來。”為給丈夫治病,馮曉玲幾乎借遍了全村,一鄰居原本答應借出5000元,但看了王曰東的情況后擔心還不起,只借了500元。這事大大地刺激了馮曉玲,她拼命上班掙錢只為丈夫治療不再受制于人。
公公六十大壽,親戚都趕來祝壽,飯桌上老人卻哭了,兒子是他心頭最大的牽掛。“家里有個病人,全家都跟著操心。”心疼公公婆婆,馮曉玲只能更拼命上班。她盼著有天能攢夠錢給丈夫做顱骨修補手術的錢,讓丈夫早日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