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感是女人的造型光,投射在女人的眼神、表情、妝容、衣著、言談、舉止里,令她們與隔代的佳人,那么地不一樣。
民國時的濟南時尚透著濟南這座城市由李清照時代伊始的淑雅書卷之氣。那個時代,女性解放,月白旗袍、短發、知識青年成為潮流;那個時候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意氣風發的新女性泛舟大明湖,談論國政時事。
女人的美,能讀出時代的精氣神和那個年代的審美能力。亂世并不使女人難看;心亂了的時段,女人總是不耐看。相由心生。價值觀,才真正決定著女人的相貌。
女性解放:
大明湖里的女學生
翻閱齊魯大學校友志的舊影集里,就能發現一組舊年齊魯大學女生游覽大明湖的老照片。泛舟之上的,是齊魯大學最后一批學生。處于時代節點的女子們,進入校門時還是舊社會,踏出校門就已到了新中國。
與如今女生的恣意張狂不同,民國的大學生活是文化熏陶和知識彌漫的。那時的女子,剛剛掙扎出幾千年封建禮教的束帶,人生不再是女紅,她們可以寫字,可以唱歌,可以縱情舞蹈,可以自由戀愛。在灰暗的時代背景下,她們是彩墨般的一道風景。
60年后,齊魯大學成了山東大學西校區,那些老建筑矗立著,伊人卻已離散。泛舟者中的"九姨"劉蓮芳已經故去,老同學欒汝珠依然健在。
83歲的欒汝珠腿腳不甚靈便,拄著拐杖,垂垂老矣。60年前初入社會時,她是濟南一中的一名教員。身材頎長,雖皮膚微黑,但長相靈秀。一頭烏發垂及腰間,在黑板上書寫一排雋秀的小字,書完后,一個舞蹈般的轉身,裙角微漾,班上的男生們都看呆了。
當年舟中的何葉秋也在濟南,聞訊趕來,雖是八十高齡,但腿腳靈便,穿著講究,依稀透著江南女子的俏美溫軟。
兩個老人對著舊影集顫顫巍巍的左點右劃,不知多少歲月往事在她們腦海里一一閃回,多少悲喜又一次攪翻在心中。只可惜,盡管舊影中曲翠華、劉馨蘭、張瑞云、孫玉娟四位女生至今依然健在,但均散居外地,已無法知道更多細節了。
一座城市的氣質:
新女人美麗在哪里?
上世紀30年代是中國最為灰暗的時期,炮土飛揚,顛沛流離,人人灰頭土臉,還談什么美?即便如此,這個時代卻是最有"民國范兒"的時代。
上世紀20年代,女性開始"不守婦道"的變革,新思潮的涌動促生了男人們的口誅筆伐,也促生了女人們的"天足運動"和"天乳運動"。女性被禁錮的軀體在貼身的旗袍下曲圓自顯,雪花粉、雪花膏讓女性有了更加自信的面龐。
老濟南的商埠繁榮以及齊魯大學等名校的教育滋養、儒家文化的幾千年傳承奠定了一個時代的時尚和女性氣質。
服飾與打扮是最表層的,那份獨立的闖勁,才是民國女人暢行至今的精髓。1920年夏,山東省諸城市姑娘王辯考入了山東省立濟南女子師范學校。1921年秋,她隨同父親參加了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學校里,她秘密成立"讀書會",組織進步女同學有計劃地學習革命理論。1924年秋,她轉為中共黨員,成為我省最早的女共產黨員之一。進步學生大明湖游泳、剪發運動都是她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