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當事人孟先生提供的“貸貸平安”貸款、還款記錄
青島齊魯網6月17日訊 近日,青島市中小企業主孟先生通過齊魯網"陽光熱線"欄目連線記者,以"青島平安銀行涉嫌故意釣魚套取用戶貸款高息"為題發帖向記者反映其通過平安銀行"貸貸平安"卡還貸被"坑"了8000多元利息一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到投訴后,本網記者進行了詳細了解。
以為貸款早就還清 誰知還有高額利息等待"埋單"
6月11日,齊魯網記者電話采訪到孟先生。孟先生告訴記者,今年1月15日他第一次使用平安銀行的"貸貸平安"商務卡進行進貨貸款,取款34萬元。截止1月30日,還款344600元,加利息已算全部還清;3月12日他第二次用"貸貸平安"進行企業貸款,貸款20萬 ,截至4月14日已全部還清。這兩次還款,孟先生都是像普通貸款后還款一樣,直接將款金打到貸款賬戶中。
在認為自己已還清貸款后,孟先生于4月份又接到了平安銀行的短信通知,通知上告知孟先生貸款還未還清。孟先生帶著疑惑,咨詢平安銀行后才發現,這兩次還款沒有那么"簡單":按自己實際的還款時間與利率進行計算時,孟先生認為兩次貸款自己應負擔的利息應該為4635元,實際上前后兩次貸款銀行共收取利息12709.20元,銀行額外收取了8074元利息。
孟先生隨后跟平安銀行溝通發現,:"平安銀行的這個"貸貸平安"和其他貸款還款不一樣。其他銀行卡通常是直接把還款加利息打到賬戶里就行了。而平安銀行告訴我"貸貸平安"在還款到賬戶后 ,必須進行"提前還貸"的操作,如果不進行,就不算已還貸。"
孟先生在采訪中表示:"平安銀行在為我辦理"貸貸平安"業務時,只把"貸貸平安"卡發到我們手里。沒簽任何合同,沒有進行任何"提前還貸"(步驟)說明,客服也沒有及時跟蹤。"
孟先生認為,平安銀行方面在沒有簽署合同和沒有進行任何"提前還貸"說明的情況下,導致他的權益受到侵害,損失了8000多元,銀行應該退還這部分利息。
銀行方面仍未回應 等待進一步反饋結果
6月11日,齊魯網記者隨后聯系了為孟先生辦理"貸貸平安"卡的平安銀行的負責人姜女士。姜女士第一次接到電話時對記者表示:"你打我們的客服電話咨詢吧,我們不接受采訪。"之后記者再想電話詢問時,姜女士的電話一直處于占線狀態。
記者通過平安銀行客服熱線了解到,"貸貸平安"的最低日利率是萬分之四點二,而具體利率會根據不同情況變動。記者向客服反映了孟先生的事情后,平安銀行的客服表示:"會盡快向管理人員反映此事,第一時間給你們反饋。"
齊魯網記者16日再次聯系平安銀行客服人員時,客服表示投訴仍在處理中。截止記者發稿,平安銀行客服仍未給出明確回復。
金融業務合同不能少 企業維權意識應該有
針對平安銀行"貸貸平安"業務,辦理前期沒有簽訂合同或進行說明,后期導致用戶多交利息的問題,記者咨詢了有關律師。律師告訴記者:"如果用戶方面確定沒有閱讀、簽署合同,而平安銀行也沒有進行任何提醒、說明,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是侵犯了客戶的知情權,用戶有權利進行維權。"針對碰到類似問題的用戶,律師提醒,用戶可以先跟銀行方面協商解決,如果對于協商結果不滿意,用戶可以到銀監會進行投訴,或采取其他法律手段維權。(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