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煙臺6月19日訊(記者張倩倩) 19日下午,煙臺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煙臺大學七名保潔員入選全國“節約之星”的消息。2013年5月開始,煙臺大學七餐廳四樓七名保潔員吃學生的剩飯倡導節約,經本報報道后,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自從2013年5月開始,煙臺大學七餐廳四樓的吳明華、羅玉龍、姜德芝等七名保潔員看到餐廳學生剩飯現象嚴重,為了節約糧食、減少浪費,他們把學生的剩飯搜集到一起,作為自己的午飯晚飯。10月,本報率先報道了七名保潔員吃剩飯倡節約的事跡,之后便引起中央等更多媒體的廣泛關注,節約之風不斷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引發了關于節約的大討論。
緊接著,煙臺大學學生處、團委、后勤管理集團以及學生會等組織,先后向全校發出倡議,號召廣大師生向這七名保潔員學習,積極參與“光盤”行動。同時,山東乃至全國的許多高校響應“節約養德”之風的號召,在各自校園里發起“光盤”行動和其他節儉活動。
今年1月,煙臺大學保潔員吃剩飯的事跡榮獲多個榮譽,入選2013年度“山東十大凡人善舉”、2013齊魯公益盛典“年度公益項目”、“2013全國影響三農十大新聞事件”。
七人換了工作,節約精神仍在
2013年10月,本報率先報道了煙臺大學七名保潔員吃學生剩飯倡導節約的事跡(詳見2013年10月17日A10版)。八個月過去了,這七名吃剩飯的保潔員雖然已經換了工作,但節約精神仍在。新來的保潔員同樣非常節約,也吃大學生的剩飯菜。“我就是從電視上看到保潔員吃剩飯的新聞才來煙臺大學的。”
18日,記者見到了51歲的新保潔員林亮,他是臨沂平邑人,3月份才來到煙臺大學七餐廳四樓干保潔員。在來煙大干保潔員之前,他從電視上看到了關于羅玉龍、吳明華等保潔員吃剩飯的事跡,之后便托鄰村一名在煙大餐廳開窗口的老鄉介紹,來到煙大餐廳打工。林亮說,來到煙大之后,才知道原來的保潔員都離開了。
“不過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學生有剩飯,我們也吃。”18日中午,記者見到幾名保潔員時,他們正在宿舍吃飯。桌子上擺著他們搜集來的一些剩飯菜,有土豆絲、西紅柿、豆角、饅頭和米飯。記者了解到,每天早晨和中午,他們都會撿一些剩飯剩菜等放在餐桌的一邊,忙完之后,七八個保潔員便圍在一起吃,有時在餐廳里,有時在宿舍里。據了解,自從去年七名保潔員吃剩飯的事跡被報道后,煙臺大學團委、學生處、學生會和社會組織不斷宣傳勤儉節約的校園風尚,開展“光盤”行動,煙大學生剩飯、浪費的現象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