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巍) 2012年3月13日的舟山沉船事件發生,該船長此后被追究承擔刑事責任,但船長對政府部門出具的事故調查報告有異議,認為報告僅認定個人失職,卻對多項安全隱患“避而不談”,于是起訴了舟山市政府。今天,法院一審支持了船長的起訴,撤銷事故報告。這也是國內法院首次撤銷海難調查報告。這意味著,事故責任面臨重新認定。
據報道,2012年3月13日6點30分,巴拿馬籍貨輪YUAN TONG在舟山六橫島龍山船廠進塢時沉沒。船上共有船員及船廠修理工等40名中國人,其中32人獲救,1人遇難,7人下落不明。
該貨輪有中國籍船員20名,同年3月1日靠泊舟山龍山船廠修理,3月13日離泊前往船塢時沉沒。
事發后,舟山市政府授權舟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做出了YUAN TONG輪移泊作業海上沉船事故調查報告,將事件認定為較大的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造成經濟損失為2000萬元。
調查報告認定,船長王火平未能切實履行船長職責,導致該輪在存有極大隱患的情況下移泊作業;移泊作業時,未能有效地監督引領員等作業人員的操作。龍山船廠副總經理陸永其對船廠的生產作業未能進行有效監管。
按照事故調查報告的處理意見,“王火平與陸永其因涉嫌違反刑法有關規定,對事故負有直接責任,建議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2013年10月,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以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對王火平與陸永其移送審查起訴。
法庭上,船長一方認為,事故調查報告應該由舟山海事局做出,該調查報告違反法定程序,對涉案事故認定不清,原因分析不客觀,責任認定錯誤,應當予以撤銷。
陸永其一方作為案件第三人參與庭審。他認為,其作為分管生產的副總,不應承擔使用無引航認證人員作業的責任,不應該承擔刑事責任。陸永其的代理律師張起淮表示,他對此案已經進行了調查取證,認為該船沉沒是因為船身更換甲板時,打開了4——5個口子,導致該船的入水點很低,在口子沒有被封上的情況下被托作業導致進水。但這些調查報告并沒有明確。
舟山市政府答辯稱,原告所提的海事部門全程參與了事故調查。事故調查報告所涉事實、責任認定以及建議處理公正客觀。
此外,舟山市政府所做的批復是上下級機關的內部公文,不是對外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此不屬于法院受案范圍,不具可訴性。
在王火平與陸永其被追究刑事責任前,該行政案件率先開庭,據張律師表示,事故調查報告作為追究王、陸兩人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如果該報告被推翻,那么兩人被定責的依據也就相應不成立,進而將免于刑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