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日報8月4日訊 7月31日市民岳女士乘坐116路公交車時,因為車上太擁擠,駕駛員關車門時,她的大母腳趾蓋被車門擠掉。據了解,116路一直被市民詬病為濟南“最擁擠公交車”,市民希望線路能再增加點班次。
坐車被擠掉腳趾蓋
7月31日早上8點左右,市民岳女士像往常一樣在化纖廠路站點等116路公交車,車輛進站后,前門實在無法上客,岳女士就從后門上了車。“都往里站站,別擠著腳。”駕駛員岳司強一遍遍跟乘客說著。116路從解放橋北開往潘莊,途經齊魯軟件園、舜泰廣場等重要站點,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往來高新區的上班族特別集中。
車門關閉的時候,岳女士的腳沒能跟著車門挪動,被擠了個正著。“沒想到這么倒霉。”岳女士當時就跟司機說,自己的腳被車門擠著了,而駕駛員也一直詢問她的腳傷,并把她安排到了車輛前面的座位上。“剛坐下,我就覺得不對勁,腳趾特別疼。”岳女士僅僅坐了兩站,就下了車,隨后到了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她的整個大拇腳趾蓋都被掀起來了。因為當時穿著涼拖,岳女士的腳趾被擠得很厲害。無奈,她只得跟公司領導請假,回家休息。直到8月4日,岳女士才上班。
不過她沒有乘坐公交車,而是讓家人把她送到了單位, “實在不敢擠了,怕再傷著腳。”不過令岳女士欣慰的是,駕駛員一直在給她打電話或者發短信。 “從我腳受傷到現在,他打了三四次電話。”
岳女士說,確實不怪駕駛員,因為駕駛員一直在提醒乘客。而對于駕駛員負責任的態度,岳女士也很滿意。
116路將增投區間車
岳女士介紹,自己住在化纖廠路附近,2個月前在齊魯軟件園附近找了份工作。每天上下班對于她來說,乘坐116路都是夢魘。 “一開始的時候,我嘗試過7點就出來坐車,但是車上也是人擠人。”岳女士說,她也嘗試過到前面的站牌等車,結果仍然一樣。
“下班的時候,乘客更集中,下午5點半至6點之間,116路根本擠不上去。”岳女士有一次連續等來三輛車,一輛都沒擠上去。現在為了能早點回家,她下班后寧愿走兩站路到舜華路北口等車,“那邊線路多一點。”
岳女士希望116路能夠多增一些班次,否則還可能會有人受傷。她介紹,有一次一名孕婦乘車時,有人讓座她都擠不過去,乘客們都特別擔心。
“現在116路共有33輛12米公交車,每天運量在1.5萬人次左右。”116路所屬車隊負責人介紹,116路早晚高峰的發車間隔都在兩三分鐘,而且還安排了9部七里河至舜泰廣場的區間車,但是早晚高峰壓力仍然很大。他介紹,116路也是濟南公交公司重點監控的線路,一有新車首先考慮的就是這條線路。遇到客流激增的時候,公司還會從別的車隊調車。 “我們也一直在進行客流調查,以確定在哪個點投放區間車。”該負責人說,七里河、丁家莊西、臨港南區是重點需要投放區間車的站點。
記者體驗
等了4輛車才擠上116路
生活日報8月4日訊 4日下午5點半左右,記者開始等116路公交車。由于正值下班高峰,等車乘客特別多。一輛116剛到站,還沒停穩就有十幾個乘客圍了上去。由于前門擠滿了人,根本無法打開,駕駛員只得開了后門。站在后門的一個女士包被擠在車門外面,駕駛員關了好幾次才關上車門。而這時,還有五六個人沒擠上去,只好等下一班車。
“我已經等了半個小時還沒坐上車。”在齊魯軟件園上班的李先生想從后門擠上去,但根本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只好下來繼續等。他說,早晚高峰期,兩三輛車擠不上去很正常。等了4輛車,記者終于坐上了116路公交車。“還好下班大家不是特別著急,很多人早上因為擠不上車都會遲到。”岳女士說,坐116路就像“叢林探險”,下車時得從人縫里擠下去,經常有人擠不下去坐過站。
不一會兒,記者身上的衣服就已經濕透,一位在后門門口處站著的女士一直拿廣告單頁扇風,臉上的汗水已經流進脖子。在她身旁的一條扶手上疊羅漢似的抓了四只手。
車廂內還有很多乘客根本沒有地方抓。車輛一啟動,一個沒地方抓的女士重心不穩,下意識地抓住了旁邊一個小姑娘的胳膊。 “116路必須得多增加點車。”這是記者一路上聽到最多的話語。
相關鏈接
“電子腳印”有助解決“最擠公交”
生活日報8月4日訊 除了116路,119路、202路等也是市民反映高峰期較為擁擠的公交線路。濟南公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到高新區上班的市民越來越多,而且一些新的商務樓仍有公司不斷入駐,通往高新區的公交線路壓力也越來越大。
除了各個車隊都在做客流調查,濟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劉彤曾介紹,他們與通信運營商合作,通過對海量手機數據的時間、位置規律分析,獲取了城市交通的客流分布數據。
根據2個月20億條手機“電子腳印”歷史數據,他們分析得出,到高新區的客流中70%來自歷山路以東,還有一大部分來自西部片區。這些數據將為下一步高新區線路開辟和優化以及公交運營計劃的改善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