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泰來 實習生 周國星
明明車已經停下,有的人卻偏偏倒在車前,聲稱受了傷害;有的人故意碰上車輛,沒有受傷還故作痛苦,或者夸大受傷程度,意圖索取高額的賠償。看到這些,多數朋友心里已經跳出了兩個字:碰瓷。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碰瓷成了眾多駕駛員深惡痛絕的事。交警提醒,若遇碰瓷者,不用自認倒霉,一定及時報警。
沒發生接觸,電動車主自己倒在了地上
7月30日凌晨3點15分,天橋交警大隊接到了一個報警電話,報警人聲稱在自己騎電動車經過清河南路與標山路路口時被一輛大罐車倒車時撞了,對方駕駛員沒有下車看情況,而是若無其事地離開了,請求交警處理。
“民警到現場與報警人進行了交流,在周圍進行了勘查,發現實際情況跟報警人說的不大一樣。”辦案民警介紹說,報警人聲稱自己被撞了,但身上沒有碰撞的傷痕,電動車倒地的位置跟大罐車倒車時的車輪痕跡還有一段距離,不具備發生碰撞的可能,而且報警人還滿身酒氣。
“經過詢問,報警人承認自己的確喝了酒,但仍然一口咬定是大貨車撞了他。”民警說。
不管報警人如何堅持,頭頂的監控完整記錄了發生的一切。辦案民警通過指揮中心調取了事發時段、事發地點的監控錄像,還原了事發的全過程。
“當時這輛大貨車在倒車掉頭,車速很慢,電動車從它一旁經過,在靠近車頭的地方停了一下,接著自己倒在了地上。”民警說,幾個攝像頭從不同角度拍下的視頻顯示,電動車跟大貨車之間差不多還有半米的距離,兩者根本沒有發生接觸。
民警找來了大貨車駕駛員,他也說自己的車根本沒有跟電動車發生碰撞。
事情發展到這里,報警人依然不接受民警的調解,堅持是大貨車碰倒的他。
“這就屬于碰瓷了。”民警說,最終,他們將這名報警人移交給了派出所處理。
碰瓷有規律性,中午、晚間多發
熟悉歷史掌故的學者介紹,“碰瓷”出現于清末,一些沒落的八旗子弟手捧所謂的“名貴瓷器”專門往馬車上撞,以求取高額的賠償費。
隨著機動車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碰瓷也有了新的演變,有人故意制造事故夸大傷害來詐取車主賠償。
前段時間,有段“碰瓷”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甚廣。一位碰瓷男子在路口尋找碰瓷對象,一輛車開了過來,男子伸出手臂“哎,哎”喊了兩聲,自己倒在了地上,這時出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車內的女司機停下車張望了一下,沒發現異常,直接從碰瓷者身上軋了過去……
盡管這一段視頻后來被證實來自韓國而非國內,但視頻一出,網友一邊倒地評論“解氣”,這也反映出碰瓷已經不再是少數駕駛員遇到的個別現象,為眾多有駕駛經歷的人們所深惡痛絕。事實也的確如此,據媒體報道,在北京、廣州等城市甚至還出現過團伙作案的“職業碰瓷黨”。
天橋交警大隊副大隊長陳勝介紹,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碰瓷的發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比如,在時間上,碰瓷多發生在中午或者晚上等路面巡邏警力較少的時間段。地點多在城區無交警值勤的路段,尤其是丁字路口或十字路口轉彎的地方。
陳勝說,碰瓷已經超出了交通違法的范疇,屬于詐騙違法犯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中對于詐騙都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
“我們也提醒那些想借助碰瓷等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人,不要挑戰法律。”陳勝說。
民警提示:遇到碰瓷切記及時報警
民警分析,碰瓷者的目的就是求財,心里也怕事情敗露,針對這個特點,駕駛員遇到了碰瓷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從容應對。
首先是及時報警,根據民警的經驗,看到當事駕駛員報警后,“碰瓷”者往往心虛,很可能終止違法行為。“尤其是遇上‘碰瓷’專業戶時,報警更管用,因為那些職業碰瓷者在交管部門大都留有案底,他們更害怕見警察。”陳勝說。
其次是要注意保護好現場證據,切勿隨意移動現場,耐心向圍觀群眾解釋事發經過,爭取他們的同情,想法留住現場目擊證人。同時,謝絕中間人的調停。
最后,不論碰瓷者提出什么樣的賠償條件,堅持將傷者帶到醫院檢查,表明先去醫院為傷者檢查,否則賠款免談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