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演員凌峰在1991年的央視春節晚會說出“我的臉很中國,中國五千年的滄桑和苦難都寫在我的臉上”的經典臺詞時,所有的觀眾都為之叫好。然而,這句玩笑話到了今天,卻有了一層新的含義,你的臉到底是不是很中國?現在有了參照物。昨晚,山東衛視的主打綜藝節目《中國面孔》 推出了收官之作——“中國大眾臉”。記者 楊潔
中國大眾臉:男“國字”女“瓜子”?
“中國大眾臉”是山東衛視創意綜藝的《中國面孔》收官之作,節目組通過一系列調查、探究繪制出中國人眼中的男女大眾臉。“我的臉很中國”,不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有了切實的比照。那么,你的臉大眾嗎?
從曝光出來的兩張中國男女大眾臉來看,男性大眾臉與傳統觀念的“國字臉”比較貼近,額頭方廣,眉毛略翹,雙眼皮,眼睛大小適中;而女性大眾臉與傳統”瓜子臉“相似,前額寬廣,細葉眉彎如月牙,單眼皮,丹鳳眼。
大眾臉到底是怎么來的?有沒有什么科學依據?據了解,《中國面孔》節目組首先從山東省公安物證鑒定中心獲取了中國人五官最常見的六種類型。此后,節目組聘請了國內領先的研究咨詢公司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沈陽7個城市,對500名16歲以上的公眾進行調查,最終統計出市民心目中中國人平均長相應具備的五官類型。最后,再請山東省公安物證鑒定中心運用模擬畫像技術還原。
最早的“大眾臉”很“地主”
430年前,利瑪竇在明朝的時候來中國,就寫過中國的大眾臉,但他的描述并沒有太讓中國人在國際上“長臉”,因為臉比較寬、小眼睛、塌鼻子,然后胡子稀少,比較像電影中描繪的地主形象。而新的中國大眾臉,則更加開朗、有朝氣,反映了新時代下的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
《中國面孔》總導演武大海也闡述了自己對“中國大眾臉”的看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眾臉代表了當代中國人面孔特質的文化符號。似曾相識的五官,承載的是我們相連的血脈和共同的燦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