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解放閣建成,初維真就一直對這里異常“關注”,“這里是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濟南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這位研究了幾十年黨史的老教授認為,碑文中對濟南戰役指揮者的宣傳記載有錯誤和誤導。自1991年,他就多次反映這個問題,并數次撰文辨析,但目前仍未有任何進展。
黨史教授:碑文內容有誤導游客之嫌
從黑虎泉西路登上解放閣,在入口處的墻上,醒目地刻著《解放閣修建碑記》,其中寫著“我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等遵照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攻濟打援之戰略部署,以十八萬兵力阻援打援,以十四萬兵力攻取濟南”。
初維真在1994年退休之前,是山東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主任,專注黨史研究數十年。談起濟南戰役,1954年入黨的他更是如數家珍。紀念濟南戰役的解放閣建成后,他前去參觀時,就發現入口處的修建碑文內容有不妥之處。
“了解濟南戰役的人應該知道,陳毅當時雖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但在戰役開打之前數月,陳毅早已被調到中原野戰軍任職第一副司令,而華東野戰軍由粟裕全權指揮,整個濟南戰役也是在粟裕的直接指揮下打完。”初維真表示,碑記中“我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等”的表述,很容易讓人誤解為陳毅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
數次撰文:濟南戰役指揮員應為粟裕
雖已80歲高齡,初維真仍筆耕不輟,他查閱了大量史料并數次撰文指出此問題。“濟南戰役是山東戰場殲敵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山東黨史上的重大事件,不容馬虎。”2008年,較真的初維真在山東省委黨校《理論學刊》發表《濟南戰役重大史實辨析》,指出1948年5月30日,陳毅離開華東野戰軍總部,到達河南寶豐任職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但為了迷惑敵軍,陳毅仍公開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和政委。此時,距離濟南戰役開始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此后,粟裕代替陳毅指揮華東野戰軍。
通過公開的濟南戰役電文以及史料,初維真了解到濟南戰役的前后過程均由粟裕指揮,遠在千里之外的陳毅并未參與。2011年,初維真又撰文《解放閣修建碑記應當更改》指出,隨著大量檔案電文的公開,粟裕是濟南戰役的指揮員已成為黨史界的共識。
暫無進展:園林部門稱還需進一步研究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由濟南戰役紀念館編寫的《文圖并說濟南戰役》一書中記載:《粟裕、譚震林、陳士榘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一九四八年八月三十一日)》明確了濟南戰役開打之前,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向中央軍委匯報戰役部署情況。
在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的《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第7頁中,有中央軍委1948年9月11日致許世友等電:“整個攻城指揮,由你們擔負。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
除此之外,《中共山東地方史》第一卷第676頁中表述:“整個攻濟打援戰役由華野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粟裕統一指揮”。
據了解,解放閣的位置即1948年9月24日解放軍攻城的突破口,于1977年12月23日被定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開始建閣,到1986年9月24日正式落成。
濟南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陳放也肯定了初維真對于濟南戰役指揮員是粟裕的看法。記者了解到,解放閣是由濟南市園林局負責維護,目前正在修整中,暫時無法參觀。該局曾回復初維真,由于碑記內容還需濟南黨史部門研究明確意見,所以目前無法更改。 (本報記者 劉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