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朋
□本報記者印朋
截至3月23日,新賽季魯能已經參加了五場正式比賽,其中3場亞冠小組賽、2場中超聯賽。從戰績來看,魯能至今保持不敗。外界期許不可謂不高,隊員態度不可謂不盡力。然而球迷仍舊對魯能不滿,究其原因在于,比賽過程讓人揪心,比賽結果讓人痛心。
五場比賽戰罷,新賽季魯能的戰術雛形已然形成,主力陣容也基本確定。利用28日主場對陣遼寧宏運之前的寶貴時間,魯能這輛“超跑”應該盡快調整各項參數,盡早駛入爭冠快車道。
【魯能攻入前場30米區域統計】解讀
陣型需要整體往前壓一壓
分析:本賽季庫卡執教魯能之后,一直追求對比賽控制型打法的魯能發生技戰術革命。亞冠和中超聯賽共計戰罷5場,魯能的控球率均未突破50%,即使面對中超升班馬哈爾濱毅騰,魯能的控球率也只有 36%。但是,從比賽場面來看,魯能的進攻速度大幅度提升,不僅球迷多年來對速度的渴望化為現實,五場比賽兩勝三平的戰績也說明球隊正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除了面對哈爾濱毅騰之外,魯能全場比賽攻入前場30米區域的次數不如其他4個對手多。一方面,這與庫卡的足球哲學有關,他倡導快速進攻和全場緊逼,控球時不拖泥帶水;另一方面,庫卡倡導的“高位逼搶”魯能球員還正在逐步踐行,沒有發揮出最大效力,否則球員前場斷球之后形成快速反擊,魯能攻入對方后場的次數會大大增加。
可以預計,庫卡在進一步改造球隊的過程中,勢必會訓練球員在加強逼搶的同時,要求全隊陣型快速整體壓上,否則魯能的前場容易與中后場脫節。這也正是魯能亞冠首輪對陣武里南聯時出現的情況。現在,庫卡指揮比賽時最常做的動作就是“前推”手勢。
次數40302010日期對陣對手魯能29次19次2月25日VS武里南聯3月7日VS哈爾濱毅騰14次35次31次25次3月11日VS大阪櫻花3月18日VS浦項制鐵19次35次28次22次3月23日VS天津泰達
亞冠
對手31.7魯能21攻入前場30米區域場均次數21對手28.5魯能
中超
【魯能換人時間段統計】
比賽時間
120’90’60’30’
日期對陣2月25日VS武里南聯45’李微74’阿洛伊西奧78’王永珀3月7日VS哈爾濱毅騰45’劉彬彬70’蒙蒂略75’吳興涵89’王永珀、蒙蒂略87’阿洛伊西奧3月11日VS大阪櫻花3月18日VS浦項制鐵58’趙明劍63’蒙蒂略83’王永珀3月23日VS天津泰達88’阿洛伊西奧83’王永珀79’楊旭
解讀
讓核心在場上多呆會兒
分析:經歷了五場正式比賽,庫卡的臨陣調整逐漸顯露出規律。最近三場比賽顯示,庫卡不僅喜歡“一套陣容打天下”,而且換人多集中在第80分鐘左右。根據數據統計,王永珀5場比賽被換下4次,為全隊最多;蒙蒂略和阿洛伊西奧各被換下3次,并列全隊第二。
數據顯示,5場比賽魯能共有15次換人,庫卡在比賽第70分鐘之后換人次數有11次,占73.3%;70分鐘之前為4次,占26.7%。比賽第80分鐘之后,魯能有7次換人,占換人次數的46.7%。應該看出,魯能在3場比賽中早早取得領先優勢,比賽最后時刻的換人,拖延時間和打斷比賽節奏的意味更濃,更加容易被球員理解為鳴金收兵的信號。
魯能近3場比賽早早取得領先,但均在比賽最后時段丟球。領先的優勢無法被魯能轉化為勝利,而當對手最后時刻扳平比分時,魯能前場核心王永珀和蒙蒂略早已下場,造成球隊無法組織起有效進攻。這一點值得庫卡反思。
【魯能紅黃牌發生時段統計】
黃牌時刻
120’90’60’30’
日期對陣2月25日VS武里南聯29’阿洛伊西奧80’韓鵬90’杜威3月7日VS哈爾濱毅騰3月11日VS大阪櫻花31’勒夫55’趙明劍3月18日VS浦項制鐵32’鄭錚41’趙明劍68’戴琳73’崔鵬85’金敬道
解讀
越到最后越要出腳謹慎
分析:足球比賽吃牌司空見慣,但得牌時間段卻可以反映出整場比賽中球隊的“困難時間”。從黃牌時間數據來看,魯能染黃的時間段與丟球的時間段高度重合,尤其是魯能亞冠第一場對陣武里南聯,第90分鐘的黃牌直接導致對手利用一次中場任意球機會得分。
數據顯示,魯能五場比賽共得14張黃牌,至今沒有紅牌。魯能在第70分鐘之后得牌次數為7次,占50%;第80分鐘之后得牌次數為5次,占35.7%。
在最近兩場比賽中,魯能的最后10分鐘都踢得很艱難,一方面長時間逼搶之后,魯能球員的體能下降;另一方面,長時間無法繼續擴大戰果讓對手仍然存有扳平比分的念想。隨之而來的,便是后場球員在比賽最后20分鐘開始頻頻利用犯規破壞對方的進攻,染黃也就在所難免。
建議魯能一方面減少比賽最后時間在本方半場犯規和吃牌,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場對球權的控制,增加攻入對方半場尤其是 30米區域的次數。“御敵于國門之外”永遠是最好的防守。
【魯能進球/失球時間段統計】
進球時刻
120’90’60’30’
比分對陣1:1VS武里南聯
1:0VS哈爾濱毅騰1:3VS大阪櫻花2:2VS浦項制鐵
解讀
請頂住最后的10分鐘
分析:即使不看具體數據,球迷也能感受到,魯能最近習慣性在比賽最后時段丟球。其實,魯能無論在亞冠還是中超至今都保持不敗戰績,難能可貴的成績,因為比賽過程讓人心情大起大落而變得有些糟心。對手起死回生打平當贏,魯能連續丟球打平當輸。這便是魯能不敗卻被人詬病的原因所在。
亞冠和中超共計5場正式比賽,魯能有4場在最后10分鐘丟球,其中3場比賽是在比賽第89分鐘以后,正所謂煮熟的鴨子飛了。
從魯能進球時間段來看,魯能5場比賽均在前30分鐘就取得領先,尤其客場挑戰大阪櫻花和浦項制鐵更是達到2球優勢。這一數據說明,魯能一方面已經習慣于以我為主的戰略,開場便根據既定方針猛攻對手;另一方面,對手一旦習慣魯能的“三板斧”之后,魯能的進攻效率便開始下降,連整場比賽攻入前場30米區域的次數都不如對手多。
數據整理/印朋制圖/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