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體育訊 尹波
如果只看比分,魯能[微博]泰山客戰1比4不敵杭州綠城,顯然是一場慘敗。而如果只看過程,魯能不僅不該大比分慘敗,甚至有可能戰勝綠城。那么,魯能為什么會在一場過程并不吃虧、機會更多的比賽中,結局卻是只進1球而丟了4球呢?
表層原因,跟此前魯能輸掉的大多數場次毫無二致:陣地攻堅打不破對方的密集防守,而空虛的后防則被對方的反擊一次次打穿。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對手,無論強隊還是弱隊,在中超和足協杯兩條戰線上,靠陣地進攻贏過魯能,包括恒大[微博]、國安[微博]、富力這些排在積分榜最前列的勁旅。魯能輸掉的和領先后被人家扳平的比賽,全部是對手依靠反擊完成的。同時,魯能對強隊的所有勝利,也沒有一場不是防守反擊的結果。
因此,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魯能不應再打攻勢足球,有必要把防反作為自己的主要戰術選擇。
然而,這樣看問題,還是太簡單了。嚴格講,魯能與其說輸在了綠城的反擊上,不如說輸給了自己的攻守失衡。同樣是對保級隊,同樣是對方主守魯能主攻,上一輪魯能就能以4比0的絕對優勢大勝申鑫,而這一輪,進4球大勝的成了站在魯能對面的綠城。
當然,上一輪是魯能主場,申鑫為留力打本輪的保級直接競爭者毅騰,首發陣容更換了5名主力,而本輪綠城家門口作戰精英盡出全力以赴,魯能則因陣容輪換實力下降。不過,這仍然不是決定成敗的首要因素。
讓我們回放一下上一輪的場面:魯能全線壓上圍攻申鑫禁區,一旦丟球馬上實施高位逼搶,全隊思想統一、步調一致,申鑫即便斷到球也送不出去,無法形成反擊,在魯能的壓迫式強攻下連續失球,最終慘敗。
而這一輪對綠城,魯能盡管壓上強攻的打法未變,可是前場丟球后積極的高位逼搶不見了,中場失控,綠城后場得球后,能夠非常從容地迅速輸送到鋒線上的拉蒙和馬塞納腳下,由兩名外援鋒將特別是速度奇快、突破能力很強的馬塞納頻頻沖擊魯能退守不及的后防線。綠城攻中的4球,除第1球是利用定位球由拉蒙頭球沖頂破門之外,另外3個都是兩名前鋒在反擊中1對1、1 對2時創造出機會并把握住得手的。尤其是馬塞納的反擊,差不多每次都能給魯能球門造成威脅。
其實,一支球隊主攻好還是主守好,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并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強隊必須進攻弱隊只能防守。不管主攻還是主守,能否贏得比賽主動并能把主動變成贏球的關鍵,都是能否實現攻守平衡。強隊攻擊力再強,沒有與之均衡的防守,照樣會輸給弱隊的反擊;弱隊防守再好,不能通過有威脅的反擊給對方防線施加壓力,久守之下必有一失。
從聯賽逼和恒大、足協杯淘汰國安到現在,魯能踢的比賽有輸有平有贏,但有一點是應該指出的,即魯能的進攻逐漸發生了質的變化,蒙蒂略與勒夫和阿洛伊西奧之間的“化學反應”開始出現,他們與本土球員的配合亦漸入佳境,得分不再僅僅憑借某個外援的單打獨斗,球隊對比賽的控制力明顯提升。不能因慘敗給綠城而忽略魯能的進步。
與此同時,魯能防守的穩定性還有不小的差距。對恒大、國安、富力,魯能主守,不僅守得耐心,有反擊機會時攻得也十分堅決。對遼寧、申鑫,魯能主攻,守得也有質量,讓對手的反擊打不出來。而對綠城,庫卡對進攻組合進行了輪換,王永珀[微博]、吳興涵、蒿俊閔、呂征等人實力不差,只是平時比賽打得少,能創造出機會但把握能力不足,防守上又放棄了行之有效的中場控制和高位逼搶,給了對方太大的反擊空間,攻守失衡之下,輸球乃至慘敗,就一點也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