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漁期間,是否有鮮魚供應成為不少市民關注的問題。餐飲業受休漁影響如何?海鮮產品是否會漲價?凍魚能否替代鮮魚成為“休漁”期市民餐桌的“主角”?凍魚在儲存與食用上又有哪些講究?針對上述問題,記者走訪了漁業部門、超市、餐館、食堂、農貿市場等多個地點,探個明白。
此“休漁”非彼“封海”
6月1日起,威海進入伏季休漁期。
威海三面環海,市民喜食鮮魚,休漁期,市民能吃到新鮮海貨嗎?威海海洋與漁業局一負責人說:“休漁”與“封海”并非同一概念。黃渤海海域休漁漁船主要從事拖網、帆張網等特定作業類型的漁船,而從事釣具作業的漁船在休漁期間是能捕撈的,即休漁期間并非所有漁船都不能出海作業。
他說,休漁期,市場上所售的鮮魚主要有幾處來源:從事釣具作業的非休漁漁船捕撈的海鮮,如8月1日12時,刺網開捕;近海網箱養殖的魚;另外,出國作業的遠洋漁船運回國內的海鮮;還有冷藏廠的魚解凍后進入市場,因此市民不必擔心沒有鮮魚吃。
休漁期,淡水魚、凍魚價格或漲
為了解休漁是否對市民生活造成影響,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餐館、酒店,不少店主表示,休漁后,淡水魚、凍魚價格或會上漲。山大東路一家石鍋魚店內,店主說,石鍋魚通常用淡水魚,休漁期內,由于海水魚供應減少,淡水魚會變得緊俏,淡水魚價格也會上漲,個別菜品可能會小幅上漲。另一海鮮飯店店主李女士說,休漁后,蔬菜菜品會成為飯店主售菜,凍魚價格也會略微上漲。
山大(威海)某食堂工作人員陳先生說:食堂較少用新鮮海產品,主要因為不易儲存,成本較高,不是學生們主要消費的。進入夏季,出于對學生健康的考慮,食堂通常不會選海鮮。休漁期,學校魚類菜品基本價格、做菜成本都沒有太大變化。
“休漁”將催熱凍魚銷售
威海利群超市內,一海鮮售貨員說,超市海鮮產品多來自青島,休漁將開始,暫時看不出魚類價格會漲多少。根據往年經驗,淡水魚價格會稍微上漲。目前貝類已開始小幅上漲。
威海海鮮市場經銷商們已開始出售部分凍魚,緩解鮮魚變少的狀況。主要銷售魚類的何女士說,凍魚價格比鮮魚稍便宜。
高區帝王宮附近的海鮮市場內,一銷售海鮮的孫女士說:“休漁期間,海鮮種類會大量減少,淡水魚,冷凍魚會比較熱銷。冷凍海鮮與鮮海鮮最大區別在于口感上。”
小鏈接:海鮮只能冷凍2—3個月
休漁期,凍魚有效的緩解了鮮魚供應減少的問題,但是凍魚的營養價值如何?魚能凍多久?有無其他食品可替換魚類所提供的營養物質?記者采訪了威海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高級營養師孫姍姍,她表示,冷凍海鮮一般在-18℃且處于穩定狀態,營養流失較小,但是,冷凍的海鮮也有保質期,并非冷凍就不會變質。市民在購買凍魚時,若發現魚眼球不新鮮飽滿,體表光澤差,解凍后肌肉彈性差,肌纖維不清晰,聞之有臭味,就可確定此魚已變質。
貯存過久的凍魚,若魚頭部有褐色斑點,腹部變黃,則說明魚脂肪已變質,不可食用。不少市民認為肉類或海產品買來后,只要放進冰箱冷凍就不會變質,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一般冷凍海鮮只能存放2-3個月。
因為凍魚與鮮魚存在口感差距,市民對凍魚并不“感冒”,但是魚類營養價值豐富,在休漁期間凍魚減少的情況下,是否有其他食品可以替代魚類?孫姍姍說,魚類主要提供給人蛋白質、EPA、DHA三種營養物質。蛋白質可以通過食用谷物、豆腐、干紫菜、海帶等物質獲取。但EPA、DHA是魚類特有的,很少有其他食品可以替換。
人們喜食鮮魚,但從DHA的含量來說,養殖魚要優于天然魚,因為養殖魚較肥,脂肪含量高,投喂飼料中含有大量DHA。DHA俗稱腦黃金,是一種對人體非常重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含量高的魚類有鮪魚、鮭魚、沙丁魚、金槍魚、黃花魚、鱔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