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31日(記者 于鵬)31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召開《2012年山東省海洋環境公報》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2年我省海洋環境相關狀況。全省近岸海域劣四類海水水質面積有較大幅度增加,主要分布在環渤海濱州、東營近岸海域和萊州灣等地。
公報顯示:2012年我省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海水環境狀況整體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我省毗鄰海域面積的90%;超過90%的沉積物監測站位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重點海水浴場和濱海旅游度假區環境狀況良好;海水增養殖區環境質量總體能夠滿足養殖活動要求;海洋保護區環境狀況總體良好。
但同時也存在些問題:與2011年相比,全省近岸海域劣四類海水水質面積有較大幅度增加;局部海域呈重度富營養化;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總量略有增加;沿岸排污口超標排放現象依然較為普遍;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赤潮發生次數有所增加;風暴潮災情較為嚴重等問題。
據監測數據顯示,未達到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4463km2,主要分布在濱州、東營近岸海域和萊州灣,超標物質以無機氮為主。與2011年相比,未達到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海域面積增加了3737km2,面積較大幅度增加。其原因主要是2012年7月底8月初,環渤海地區強降水使沿岸河流泄洪流量劇增,面源污染物集中入海,導致8月份近岸海域短時間內海水環境污染加重。
據山東海洋與漁業廳環保處處長段建文介紹,針對我省環渤海環境的問題治理,首先是要借助國家級和省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建設,給社會各界做出海洋生態保護的示范性榜樣。同時采取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制定渤海海洋生態紅線的底線。通過一方面的示范帶動和紅線限制制約,加強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
據了解,山東省海洋生態紅線區面積毗鄰海域面積的比例應不低于40%。但具體數據應通過組織專家組對渤海海洋環境評審和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報省政府和國家海洋局批審后才能確定。
海洋生態紅線區是將渤海海洋保護區、重要濱海濕地、重要河口、特殊保護海島和沙源保護海域、重要砂質岸線、自然景觀與文化歷史遺跡、重要旅游區和重要漁業海域等區域劃定為海洋生態紅線區,并進一步細分為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依據生態特點和管理需求,分區分類制定紅線管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