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神舟十號飛船將于6月中旬擇機發射。這次神舟十號上有不少山東元素。據了解飛船上的特殊“天地對話設備”、“太空空調”、“太空冰箱”等高科技產品都是山東煙臺一研究所研發的。已經到基地備戰的唯一女航天員王亞平也是山東煙臺人。近日,記者趕赴煙臺進行了采訪。
航天員之間咋溝通?用藍牙
6月7日,記者在煙臺某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在神州一號到神舟十號的研發過程,從未缺席。就拿即將發射的神舟十號來說,飛船上的通話設備首次使用無線語音系統,而這個無線語音系統就是煙臺該所研發的。
據了解,之前神州九號飛船的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互相通話聯絡時,需要戴一個帽子,帽子上連著各種線,但這樣一是在語音通信中無法在空間實驗室內任意活動,二是在飛船停靠期間,當航天員回到軌道艙就無法與地面通話。為解決這個問題,煙臺該所的工作人員研發了無線語音系統。
具體負責這一業務的是該所通信事業部。接到任務后,通信事業部的研制人員們通過對各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進行綜合比較,首先確定使用藍牙無線通信技術來實現艙內無線話音系統。但難題也隨之而來。民用市場的藍牙技術是點對點傳播,而艙內無線話音系統需在點對點傳播的基礎上,還要讓宇航員之間互相通話,同時和地面通話,這樣研制難度增大很多。
2012年9月15日,艙內無線話音系統在載人總體部實驗室進行了實驗,無線語音系統的設計滿足了要求,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系統存在噪音。為了消除噪音,團隊人員查閱大量資料,分析藍牙設備間相關原理,咨詢了多家有實力的藍牙模塊廠商和研究機構,最終發現藍牙適配器的電源上的問題,隨后將電源線和信號隔離開來,才徹底解決了持續電流聲。艙內無線話音系統的研制成功,是民用技術轉化為軍用技術的一次成功的實踐。
太空溫差過大咋辦?吹太空空調
神舟飛船飛行過程中,面對太陽的一面溫度超過100攝氏度,背陽面溫度則在100攝氏度以下,劇烈的溫度反差,不僅讓航天員的基本生存成了問題,而且對儀器的正常運行也會造成影響。要確保飛船設備正常工作,并為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營造一個舒適的“家”,就需要一個“太空空調”。
該所研制的溫度控制器等設備是飛船“太空空調”的重要組成部分,安裝在神舟飛船的各個艙體,天宮一號的實驗艙、推進艙段。該所科研人員介紹,當艙內溫度高時,可通過調控溫控閥的開度,調節外回路液體的流量,使液體將熱量帶走,通過輻射器傳向外太空。當艙內溫度低時,熱控控制單元將加熱器等設備打開,進行加熱,從而提高艙內溫度,控溫精度可達到1℃。
同時,為了解在太空環境下人們的身體狀況是什么樣,各種生理指標正不正常,就需要在飛船上回收航天員的一些樣本。樣本的放置就需要特殊的“太空冰箱”,為此該所專門研發了醫用冷儲箱。
據科研人員介紹,發射前,科研人員將蓄冷劑安裝在冷儲箱內,通過地面遙控給醫用冷儲箱加電。此時醫用冷儲箱紅燈亮,處于制冷狀態。發射階段醫用冷儲箱一直保持工作狀態。入軌后,醫用冷儲箱遙控斷電。由航天員手動打開冷儲箱電源開關,醫用冷儲箱對醫學試劑進行溫度控制,對蓄冷劑進行制冷。航天員按程序將采集醫學樣本放入醫用冷儲箱冷藏。返回階段,由航天員手動關閉冷儲箱電源開關,取出蓄冷劑及生理標本,放入保溫袋,按程序帶回地面。
研制工作咋安排?看項目調度
在該所承擔的我國航天飛船上各型號產品研制工作中,需要一個人來指揮各部門,“排排計劃”,就是調度工作。理論上的調度工作,感覺并不難,各部門開展具體工作,大家各盡其責,留給調度的似乎就是排排計劃。但實際工作上遠沒那么簡單。
劉炳杰是該所神舟十號項目調度。同事說劉炳杰要做的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盡量守住我們的錢袋子”。在一次研制任務中,有個產品的任務是進行相關的醫學實驗。而這需要該所設計以及尋找外協項目。找別的廠家來做外協項目是可行的,但是這次產品一是批量很小,每次需要幾個,十幾個。而且時間要求很緊,最后還要求別人反復更換材料、狀態來實驗。
劉炳杰說,“我們找到的外協廠家具有年產值過百億的規模,他們的生產任務就很緊,不愿意接咱這些有研發和實驗性質的,而且還是無批量的任務。”劉炳杰每次都需要面對對方提出追加經費的要求,外協廠家無生產空當,項目要求時間緊這是個矛盾;外協廠家不斷索取費用,科研所盡量守住錢袋子,這也是矛盾,每次較量中,他都要費盡心思地想盡辦法。“那段時間天天往外協廠家跑,感覺是操碎了心,累斷了腿,一點一點推著項目往前走。在那段時間里,晚上醒來總是想起工作的事情,在腦海里翻來覆去”,失眠成了劉炳杰的家常便飯,“當時我感覺自己實在撐不下去了,可有什么辦法,日子只能推著往前走。”劉炳杰咬緊牙關,“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那段經歷應該是我成長過程中的一份寶貴財富。”
王亞平家現在咋樣?村民幫她家收櫻桃
飛船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煙臺元素,就是山東姑娘王亞平,她或將成為第二位“神女”。王亞平老家在煙臺張格莊鎮張格莊村,她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6月6日,記者趕到煙臺福山區的張格莊村。據村民介紹,王亞平的家人半個月前就走了,“去北京了。”王亞平家里姐妹兩人,她是老大。張格莊村的一位老大娘說,“人家一個小嫚,比男孩子都強,全中國能有幾個上天的。”但村民對王亞平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小時候,“她是這個村長大的,后來出去上學,很少回家。當了飛行員過年也不回來,很長時間沒見過了。”
張格莊鎮是遠近聞名的櫻桃小鎮,王亞平父母家里也種有幾畝地的櫻桃,因為全家人都不在村里,所以地里的櫻桃是別人幫著收的。對于王亞平父母的聯系方式,村民大部分都三緘其口。一位村民說,“現在什么都不知道,等上天之后他們回來才能說。”據之前媒體曾采訪過的王亞平的小學體育老師王智興介紹,王亞平身體素質相當好,是“天生的體育能手”。王智興說,“從三年級開始,王亞平開始參加校、區運動會,一直到高中從未間斷,都是參加長跑項目。由于個頭比較矮,王亞平沒被體校選中,這才給空軍留了一條好苗子。”
記者了解到,王亞平高考那年正遇上國家招飛行員,因為競爭很激烈,她本來沒打算去,后來王亞平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參加了體檢,沒想到通過了。后來王亞平去讀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張格莊村的村民對于村里出了“這么大的英雄”感到高興,但是他們現在更多的是笑著沉默,等著神州飛船成功發射的那一刻。文/圖 信報特派煙臺記者 任波(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