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煙臺6月11日訊(記者 張曉博 李淼 通訊員 宋歡)20年,成長可以從青澀到成熟;20年,事業可以從起步到輝煌。到2013年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圓滿完成,女設計師高山成長的20年是與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密不可分的20年。
今天下午,“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在承擔了神舟十號飛船多項設計任務煙臺的513所,記者專訪了女設計師高山。
1993年,高山進入513所工作,似乎與載人航天有著不解之緣,從入所她就一直從事載人航天項目星載設備的研制工作。從所內第一臺RTU、第一臺環控檢測裝置設計、第一次使用表貼阻容器件設計……交付的70多臺套RTU和環控檢測裝置,每臺設備都凝聚著她太多的心血與牽掛。整整20 年,祖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高山也從一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成長為513所環控檢測裝置項目負責人。
成長因堅守而可貴
2006年初,高山開始擔任神舟八號軌道艙環控檢測裝置、推進艙環控檢測裝置以及天宮一號資源艙環控檢測裝置共三臺產品的負責人。環控檢測裝置作為環控生保分系統中測量控制子系統的數據處理和控制單元,是該分系統的“大腦”。環控生保分系統的基本任務是保障“人”,為提供航天員短期、長期駐留的條件,保障航天員在空間生存需要的環境條件,并提供生活支持。
由于目標飛行器與載人飛船需要對接,兩個項目要同步開展研制工作。同屬神舟飛船軌道艙、推進艙環控檢測裝置的兩臺設備也需要同步設計、同步投產、同步調試、同步試驗、同步交付。三臺產品分屬不同的艙段,設備的工作模式不同、結構方式不同、完成的功能不同,在研制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進度沖突,時間不夠用。從設計到“1+6+2”文件的編寫、研試文件、數據包的整理以及復查都需要同時完成,因此要按時完成節點,除了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調配調試進程外,只能加班加點,夜以繼日。
“型號優先、節點最重”的工作生活常態,已經讓高山放棄了太多個人的時間、家庭的時間。說起這種“奉獻”,她說既然選擇了,就要堅守住,這是原則也是力量。
成長因進步而精彩
因為承擔的任務總是要完成“不太合理”的“同步”,高山必須絞盡腦汁合理調配調試進程,提高工作效率。
在型號任務研制過程中,她不斷梳理調試步驟,充分利用物資領料、調試電阻挑選、調試焊裝等間隙時間,使軌道艙、推進艙兩臺環控檢測裝置的調試、測試全面、有序地進行。
因為單機調試、測試時需要保存、記錄關鍵測試點波形(僅軌道艙環控檢測裝置一臺設備需存儲的電路波形就近七百個),為此高山帶領團隊針對每臺單機整理出設備中所有需要測試的測試項目、測試點的位置以及測試時機,并設計成表格,為了縮短存儲波形的測試記錄時間,就將需存儲波形的位置進行編號,記錄時只需填寫序號即可。這樣大大縮短了調試、測試時間,還可有效防止漏測。測試的內容,從鉭電容、二極管、三極管的極性檢查,到晶體管的特性檢查,均根據每個印制板中需測試器件的具體位置設計了專用的測試記錄表格,這為后續產品的調試、測試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多年的工作積累中,這樣的“進步”有很多,每次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可、帶來進步,高山都很欣慰,也很珍惜這種工作帶來的成就感,總想著要能再多做些、多有點提高就更好了。
成長因艱辛而閃光
高山“掌舵”的環控檢測裝置是航天員的生命保障,容不得任何“微不足道”問題。工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格外的小心謹慎。
在“神九”整星熱試驗過程中,由軌道艙環控檢測裝置負責采集的某風機的“某開度”狀態出現了異常跳變,而后恢復正常。對這一絲詭異的異常跳變,故障排查本身就有難度。鑒于“神八”靶場發射在即的壓力,上級下達了死命令: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故障準確定位。高山和她的團隊連夜趕到航天城,一忙就是幾個通宵。把風機、連接器連接到環控檢測裝置整個信號鏈路作為重點排查的對象,恨不能不眨眼就地排查了異常跳變期間所有整星的命令發送、組部件執行情況,連信號鏈路周邊設備都未放過。迫于靶場壓力,無法提供“神九”整星故障復現的條件,高山和團隊成員只有不停地分析數據、分析各種外界動作對信號鏈路的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停地通過試驗逐個排除縮小故障可疑點的范圍。最終,在短時間內,將鎖故障點鎖定在風機上,圓滿完成了故障定位任務,為“神八”的如期發射增加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籌碼。同時,通過實踐,為“神九”“某開度”異常故障定位、故障機理分析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成長因責任而光榮
作為普通女性,高山是親切和藹、“好說話”的大姐,對于別人的請求和難處總是不加推諉、傾力相助。作為女航天工程師,她一貫嚴格要求自己,并在工作中多添了一份細致與耐心。
她熱愛著自己的事業,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身為航天人的榮譽感與責任感,總是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型號任務研制工作中。航天事業是一項繼承性較強、講求高質量、高可靠性的工程。在一臺產品的研制過程中,常有一些需多次測試的項目,測試久了難免感覺枯燥、無趣,而每次坐到試驗臺前,高山心里就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心里會暗暗地告誡自己:這是我的責任!因為熱愛與責任,她總是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技術學習與交流,不斷汲取、提高自己,也不斷分享、與團隊同成長。
與載人航天同成長的20年,是有苦也有樂的20年,但正如高山所說,每當看著自己研制的產品圓滿完成任務,心中就會有莫名的欣慰!似乎一切的艱辛與付出都被這份欣慰撫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