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濟南7月13日消息(記者桂園)山東省龍口市近日發現一處橫跨戰國、西漢、東漢、魏晉四個時期的大型墓葬群,目前考古人員已經清表一萬九千平方米,清理墓葬91座,出土隨葬品罐、壺、劍、銅鏡等陶器和青銅器400多件。
據煙臺市博物館副館長王富強介紹,這是龍口市迄今發掘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墓葬群,分土坑豎穴墓、磚室墓兩種,其中土坑豎穴墓有些帶腰坑,有些帶壁龕;磚室墓均為帶一條墓道的“甲”子形墓,穹窿頂,菱形紋墓磚,部分墓磚帶有魚紋,分一室和兩室兩種。從墓室和出土漢印、彩繪陶等文物判斷,墓葬主人有一定身份和地位。考古人員還在墓室提取人體骨骼,通過進行DNA和體質人類學鑒定,對于研究當時人體質特征、種族關系、人口遷移等具有重要科研價值。荒帷,也叫棺罩,是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類的模仿物。荒帷主體為絲織品,即罩于棺框上的素錦類織物,裝飾有圖文、金屬墜飾。是兩周時期常見喪葬儀具。此次出土荒帷,雖然絲織品已腐朽,但墜飾全部保留下來,為近年來煙臺地區首次發現,對研究當時喪葬習俗有重要意義。陶鏟是古時人們仿照當時生產工具制造的用于隨葬明器,在山東省首次發現,與出土陶犁等文物,共同反映當時人們重視農業生產和“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習俗。
這一考古發現,對研究戰國至魏晉時期膠東地區墓葬習俗、城野布局、人口分布、社會生活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目前,煙臺市博物館考古人員正修復復原挖掘出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