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我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張士玉和妻子駕車從棗莊來到濟南,感謝省胸科醫院的醫護人員幫助他戰勝病魔。沒有戴口罩,愿意留真名,張士玉說從不避諱告訴別人自己是全省首例感染者。他的妻子也告訴記者,一場病沒有改變什么,“我們還是昂著頭走路”,唯一不同的是,一家人更加相親相愛。 記者 王曉峰 實習生 趙天羿 攝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楊芳)昨天上午10:30,我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張士玉在出院2個多月后,和妻子劉翠英一道來到濟南。他們此行,主要是感謝省胸科醫院的專家讓他死里逃生。查體后,醫生表示,張先生恢復得非常好,肺里僅留1毫米的陰影(纖維化),要不是高分辨掃描還真看不出來。
昨天早上6:00,我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張士玉,和妻子劉翠英從棗莊出發,自駕車趕往濟南。“要不是下雨,3個半小時就到了,讓你們久等了。”到了省胸科醫院東院區,一下車,張士玉夫婦便對等候一旁的高大川院長表達歉意。同行的,還有棗莊市立醫院為他診治和護理的醫護人員。“先去拍個CT!”高大川說著,前面帶路,他是我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恢復得真好!比6月14日拍得還好!”一邊看著掃描的圖像,站在儀器旁的專家們不約而同高興地說。“再來個高分辨率的!”高大川說著,隨后前面的影像里出現了一點陰影,“肺泡里還有1毫米左右(陰影),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重癥醫學科主任孫文青說,當初張士玉確診時,整個肺部發白,全被病毒侵襲,沒一點好地方。如今,張士玉的肺泡里僅有一點點纖維化,過不了多久會被完全吸收。這說明盡管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張士玉沒留下一點后遺癥。“你可是比出院時胖了!”大家和張士玉說著。“沒生病前我200來斤,出院時瘦了20來斤,現在又長回去將近10斤。”張士玉說。高大川告訴記者,后來他們通過對比國內同樣的H7N9重癥病例發現,張士玉的康復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生命“奇跡”,同時他也是全國重癥病例中,康復最快、最好的。
沒戴口罩,愿意留真名,面對媒體大方坦承患病和康復以來的心路歷程……“我從不避諱我是全省首例,理發時、做錦旗時,我都告訴人家:我就是全省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張士玉說。他的妻子劉翠英也說,一場病沒改變什么,“我們還是昂著頭走路”,唯一不同的是,一家人更加相親相愛。 記者楊芳[談患病]如今不僅愿露臉也愿說名字
很多讀者可能都還記得,我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在出院及之前,媒體上用的最多的是“張某”或“張先生”。出院當天,張士玉戴著大大的口罩,妻子也是;昨天,出現在記者面前的他們,不僅愿露臉也愿說名字。“我做回了普通人,不需要隱瞞什么。我的例子說明,禽流感是能治的。”張士玉說,他敢于直面媒體除了感謝醫務人員,就是想告訴大家這個。“他住院和出院時,我的確不愿接受采訪,不愿說。其實生活就是那么回事,得這個病也沒什么不好,我們總歸是救過來了,沒必要隱瞞。不管是理發時,還是做錦旗時,還是同學打電話時,我們會主動說:他就是第一例。我們就是想要證明,這個病不可怕; 我們還是昂著頭走路!”劉翠英補充道。
[談感悟]記憶空缺11天一切都看淡了
“我的記憶里,有11天是空缺的。”昨天,張士玉笑著說,經歷了生死,他把一切看得很淡然。
孫文青告訴他,自從進入ICU,用上呼吸機和人工肺一直到拔管,這11天,為張士玉用上了鎮靜劑。
為了解這一段時間的情況,除了妻子介紹的,張士玉還上網查了關于他的很多信息。“根本沒想到他今天還能坐在這里,經歷的那一切都像夢一樣!我們現在上網搜那些報道,感覺就像說的不是我們的事。”劉翠英說。“經歷這一回,我對社會的責任更看重了,更相信國家和政府,更看重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更看重家庭。”張士玉說的很鄭重。
[破謠言]不做建材生意只是開藥店的
如今,張士玉一家已經恢復了生活的平靜,孩子繼續上幼兒園,他的工作也交給了工作人員。不過,昨天他也首次直面一些謠言。“一個謠言說:我是搞建材生意的,其實我根本不從事這方面工作,我就是開藥店的,現在繼續開。”
“一個謠言說:我去過浙江,我在出現疫情的時候,真的從來沒去過浙江。那段時間我很少出門。”“一個謠言說:我販雞,我那段時間連個雞毛都沒碰過。我們家不吃肉。從出院到現在,我們也沒吃過肉。”
我省兩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張士玉和兒子。對于父子傳染這一說法,劉翠英昨天再次說,她不相信這種說法。劉翠英說,兒子是在觀察期最后一天生病,“要不是家里有了病人,我想一般家庭會和普通感冒一樣對待,不會多么重視,而且爺倆的癥狀完全不一樣,兒子也沒發燒……至于兒子怎么得上的,我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