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老齡產業凸顯商機
養老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空巢化”、“高齡化”成為山東省人口老齡化的突出問題。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全省的老齡產業發展是薄弱環節,沒什么可說的。”為由,婉拒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采訪。
機遇與挑戰并存
山東省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老年人口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法經濟學研究所所長魏建表示,面對當前山東省人口老齡化嚴重加劇,其未來的趨勢肯定難言樂觀,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口老齡化在給山東的老年事業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老齡產業及山東經濟的轉型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據測算,截至2015年,山東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9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19.7%,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80多萬,“高齡化”、“空巢化”的趨勢日益加劇,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將不斷擴大。
山東濟南老年人大學校長徐同勝認為,養老保障體系欠賬太多,像投資了好幾百萬元的濟南第一老年公寓,初建時由于起點較高,入住率偏低,隨著老年人口的加劇突出,現在是排著隊等床位。
山東全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
記者在走訪濟南市第一老年公寓時發現,該公寓環境幽靜整潔,居住人數較多。已經在此入住近5年的高秀云夫婦很喜歡這里,但最近床位緊張導致了租金上漲,老兩口開始擔憂其費用可能有些承擔不起。
“目前,山東省的養老床位缺口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供不應求。全省養老服務制度建設滯后,像創辦了近30年的濟南老年人大學,近些年的處境相當困難,硬件設施嚴重不足,占地面積小,教室不夠,與老年的需求差距太大。”徐同勝說。
徐同勝認為,設立寄宿制老年大學也是將來老年服務保障的一個發展方向,涵蓋老年大學和敬老院,為老年人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企業在推動養老服務產業進一步發展時,要有戰略眼光,盡管現在尚未進入盈利豐厚的回報期,亦要提前布局。”魏建說。
待開發的商機
山東老齡化加劇,老年人口增加逐漸打開了當地的老年用品市場,為老年用品生產者以及經營者帶來了商機。
“從去年起,政策落實到位,老齡產業一下子熱了起來。”山東老年產業協會會長、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常務理事裴建華表示,政策帶來效應,行業進入者增多,但綜合考慮現在的政策和輿論導向,樂觀預判,目前老齡產業仍處于務虛階段。
目前社會養老分為多種,比如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但有一個很關鍵的著眼點,就是如何讓老年人更富裕,這才是真正關心老年人,也就是裴建華等人最近提出的關于理財養老或金融養老的觀點。
裴建華給記者算了一筆“以房養老”賬。“以房養老”模式,即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買房單位(可以是公司或銀行等)把房子買過來,買過來之后老年人再承租該房子,租期長短可協商。例如房子估價100萬元,租期為30年,按照一定的公式推算,房租大概要40萬元-50萬元左右。同時,老年人可以將剩余的賣房款存到買房單位,5%的利率遠高于銀行的0.35%。對老年人而言,30萬元購買了100萬元的商品,而且還有“零花錢”——剩余70萬元的利息,按照5%推算,每年大概有3萬元至4萬元的收入。
此外,裴建華建議老年用品生產商關鍵要抓住老年人的典型特征,生產的商品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迎合市場需要,符合國家生產標準。“經營者們要重視老年人市場,其市場潛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