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方老人百歲生日照。 (梁曉江供圖)
梁松方獲得的毛澤東簽發的布質獎狀。 (梁曉江供圖)
在濟南有一位百歲老人,很多人知道他退休前是山東工學院(山東工業大學前身)的院長,但并不知道作為我軍早期的軍工人員,他還參與自主研發了我軍軍史上第一支步槍,獲得了毛澤東主席簽發的獎狀。8月1日,正值建軍節,記者來到老人家中,了解那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偶然發現毛主席簽發的獎狀
如果不是兩個月前整理物品時發現的一張布質獎狀,梁曉江不會知道,已經百歲的父親還參與了我軍第一支步槍的自主研發。
“我在為老爺子整理物品時,在箱子底下發現了這張毛澤東主席簽發的獎狀,上面的內容為‘梁松方同志,生產戰線上的英雄,毛澤東,陜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贈。’”8月1日下午,梁曉江對記者說。
“我父親是老軍工,對于一些事情一向是守口如瓶,從未提起過這件事,我問起來,也只簡單說了一句‘給軍隊造了一支步槍得的’,就不肯再多說一句話。”梁曉江說。
梁松方1913年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193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汽車專業,1938年父親和妹妹在日軍轟炸中喪生,背負國恨家仇的他不滿于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遠赴延安投奔革命,成為一名軍工人員。
一支步槍?是什么樣的步槍,能讓老爺子得到如此高規格的獎狀?他為這支槍到底做了什么樣的工作?梁曉江決定要弄個明白。
我軍首支自制步槍叫“無名”
梁曉江查閱史料書籍發現,除父親外,還有兩個人獲得過這樣的獎狀,一是原第一兵工廠子彈股股長孫云龍,另一人為原陜甘寧邊區茶坊兵工廠槍械修造部負責人劉福貴。
關于劉福貴的介紹稱,他是因為參與自主研發我軍第一支馬步槍而獲得此獎狀。熟悉父親簡歷的梁曉江知道,梁松方曾在延安時期跟孫、劉兩人一起工作,他推斷出父親所說的“那支步槍”應該就是我軍自主研發的第一支馬步槍。
梁曉江的推斷得到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肯定,他們見到了梁曉江帶去的布質獎狀,表示從建館以來,他們只是從照片上見到過這樣的獎狀,這是第一次見到實物,是極為珍貴的“一級文物”,而這樣的獎狀的確是獎勵給參與第一支步槍研發的有功人員的。
看到兒子找出這么多史料,梁松方也不再沉默,經過幾次交流,梁曉江了解了獎狀和第一支步槍研發的來龍去脈。
原來,這支步槍制造于1939年,在此之前,我軍使用的步槍全部都是“洋槍”或者仿造槍,不利于游擊作戰而且數量有限。鑒于此,中央軍委決心自主研發制造新式步槍,要求新式步槍要兼顧火力強、射擊準與輕巧靈便、簡捷堅固、易于隱蔽等特點,接受任務的就是劉福貴、孫云龍、梁松方所在的兵工廠。
在設計研發過程中主要有草圖繪制、圖紙設計、設備制造、工藝制定、零件加工、產品測試六個關鍵環節,梁松方主要負責圖紙設計、設備制造、部件加工三個環節。
“我父親說,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造槍用的鋼都是從日軍修建的鐵路上拆下來的鐵軌,經過打磨鍛造成了造槍的零件。”梁曉江說。1939年4月25日,我軍第一支步槍制造成功了,還沒來得及命名,陜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的負責人就到兵工廠,把它帶回了延安,參加第一屆陜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這就是它之所以被稱為“無名式”的原因。
在展覽會上,這支步槍得到了毛澤東的稱贊,為有功人員頒發了上文提到的布質獎狀。
百歲老人依然思維清晰
8月1日,在山東省中醫院一間保健病房里,記者見到了百歲老人梁松方,由于一次腦中風,老人現在說話有一定困難,但精神非常好。
梁曉江說,老人思維依然清晰,依然能通過寫字板跟家人交流,偶爾也能清晰說出一兩個短句。
記者拿起寫字板寫下“無名式馬步槍”幾個字,梁松方伸出手指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著辨識了一遍,嘴角露出了微笑,對著記者伸出大拇指,點了點頭。
梁松方年輕時愛好攝影,現在在他的家中還保存著很多當時他在延安時拍攝的照片,其中有毛主席在陜北公學演講、白求恩生活照等珍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