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七個優先”發展公交
□記 者 吳榮欣 戚加絢
通訊員 李 東 報道
本報濟南訊 濟南市遵循民生、政策、規劃、用地、財政、路權、環保等“七個優先”原則,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目前,全市擁有運營車輛4400余部,運營線路210條,線路總長度3518.7公里,年客運量8.64億人次。
濟南市落實公交發展的各項政策支持,創造公交優先發展的環境。該市統籌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和公交都市建設專項規劃等各種規劃的關系,把公共交通作為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在平衡用地時優先考慮保證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要,規范并完善公交專用道、信號優先等一系列路權優先措施,六車道(含)以上的道路設置公交專用道,保證公共交通的速度和效率。自2009年來,每年平均開辟新線路10條,填補公交空白91.1公里,優化調整線路155條次。目前,初步建立起干支結合、便捷高效的常規公交網絡,以500米為半徑,站點覆蓋率達到92.7%。
濟南市建成了國內首個快速公交運行網,相繼開通了6條快速公交線路,線路總長度76公里,日均運送乘客達22萬人次,初步形成了“兩橫三縱”的快速公交網絡,至2020年將建成包括經四路、經七路、經十路交通走廊在內的“九橫六縱”快速公共交通走廊,快速公共交通網絡將達200余公里,日承擔乘客運送量130萬人次。濟南公交還在全國率先大范圍使用3G視頻監控系統,初步實現了運營管理的可視化、網絡化、智能化;在全國首推“守時公交”服務,方便了市民計劃出行。
濟南市將完善公交企業內部考評和競爭機制,引導企業通過線網優化、票制改革、資源利用、內部挖潛等方式,提高運營效能和管理水平。逐步探索把市場機制引入公交行業,適度開放公交市場,實現市場有序競爭,吸引和聚集社會力量,共同推進公交事業的良性發展。自2013年起,每年從政府的土地凈收益中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專項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場站建設。合理界定公共交通價格補貼補償范圍,財政給予適當補貼補償,實際補貼補償每年不少于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