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躍峰
最近,聊城市各個縣區相繼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根據發布的招考簡章,7個縣區只有2個縣不限制戶籍,其他縣區不是要求本地生源就是要求本地戶籍,否則就不能報考。市民質疑存在戶籍歧視,認為此舉不利于人才流動。
事業編招考 大多限戶籍
2013年聊城高唐縣事業單位招聘簡章8月6日對外公布,招聘條件中要求報考者為高唐籍或高唐生源,其中,高唐籍指籍貫為高唐或具有高唐常住戶口;夫妻中一方具有高唐常住戶口的,另一方為外地籍的可以報考。雖說這個條件與有的縣市區相比已經寬松了很多,可還是讓準備在聊城考個事業編的小林很是失望。
小林是去年從聊城大學畢業的一名學生,老家在河北省農村,因男友是聊城人就留在聊城。按照她最初的設想,本來想今年在聊城考個事業編,可沒想到最近各個縣區的事業編招考,竟然大多數都要求本地生源或本地戶籍。
記者大致梳理了一下近期聊城各個縣區發布的招考簡章,到8月8日,已先后有陽谷、東昌府區、冠縣、東阿、莘縣、經濟開發區、高唐等7縣區組織了事業編招考。其中,只有莘縣、冠縣兩個縣不限制戶籍,經濟開發區要求具有聊城市常住戶口外,其他縣區均要求本地戶籍或是本地生源。
對于這種情況,不僅是小林還有更多的本地市民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是典型的戶籍歧視。一位市民稱,現在國家都在逐步推動城鄉一體化,進一步突破戶籍的壁壘與禁錮,沒想到竟然在事業編招考中還存在這么嚴重的戶籍歧視,這不僅與各地大力倡導的招攬人才政策不符,還不利于人才流動。
考生為報考,早領結婚證
小林說,有個同學跟她情況相似,只不過幸運的是男朋友家是高唐的。兩人由于畢業時間不長,本來打算明后年結婚的,在高唐的事業編招考簡章發布后,看到高唐政策相對“寬松”,規定夫妻中一方具有高唐常住戶口的,另一方為外地籍的可以報考。他們在簡章發布的當天,就決定提前把結婚證領了,以便能得到這次事業編報考機會。
根據小林提供的聯系方式,記者8日上午與小林的同學取得了聯系,據其介紹,他們剛剛領取了結婚證書。“真不錯,還趕上了8月8日這個好日子!”電話中,小林的同學話中雖然帶著無奈,還對記者調侃了一句。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類似情況在各個限制戶籍的縣市區事業編招考中都出現過。2011年在陽谷事業編招考中,有戀人為取得本地報考資格,不僅提前領取了結婚證,還將戶口從外地遷到了陽谷,沒想到后來不但考試失利,沒能考上報考的事業編職位,還因此出現了感情問題,最后導致了“閃婚閃離”的情況出現。
人社部門:
給本地生源增加就業機會
說到之所以要限制戶籍或生源,有負責組織事業編招考的人社局負責人解釋說,這主要是在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普遍較大的社會環境下,給本地生源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本地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
一個限制戶籍縣區的人社局負責人稱,本縣區每年的事業編招考限制條件,不光今年是這種情況。“我們這里好幾年前就開始限制非本地戶籍報考了,不是非本地戶籍無法報考,哪怕老家是我們這里的,現在戶口不在老家的都不能報考。”這位負責人還稱,事業編招考限制戶籍或生源,不光聊城,在我省很多地方都是這種情況,也是考慮大環境都這樣,如果不限制生源的話,勢必會讓本地的大學畢業生們吃虧。
記者大致查詢了2012年以及2011年聊城各縣市區組織的事業編招考,發現情況果然如此,基本上每年都有一半多的縣市區,組織事業編招考要求本地戶籍或生源。事業編招考只招本地市民或本地的大學畢業生,基本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