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昨天濟南市區最高氣溫創下今年氣溫新高。炎炎烈日,酷暑難耐。要防暑降溫,預防高溫中暑,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夏天日照時間長,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相應的調整,以遲睡早起為佳。外出時最好穿棉、麻類的淺色長袖衣服,少穿化纖類服裝。在陽光直曬的地方,盡量避免過多暴露皮膚,以免紫外線照射曬傷。夏天中暑常常是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的,應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以上的水,最好是喝些鹽開水或鹽茶水。這里提供一些防暑降溫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最佳飲料
白開水
中醫稱白開水是“百藥之王”。煮沸后冷卻的白開水(20~25℃),極易被人體吸收而迅速止渴,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免疫功能。
茶 水
鉀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茶葉含鉀較多,占其比重的1.5%左右。鉀容易隨汗水排出,溫度適宜的茶水既解渴又解乏,是夏季首選飲品。
菊花茶
中醫稱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本草綱目》說菊花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菊花茶能夠降溫醒腦、清熱疏風。
最佳蔬果
苦 瓜
中醫稱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熱瀉火。苦瓜的微苦滋味能刺激人體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熱防暑。苦瓜泡制的涼茶,飲后消暑怡神。
番 茄
中醫稱番茄甘酸、微寒,入肝、脾、腎經脈,其功效可養顏美容、消除疲勞、增進食欲。夏季多喝用番茄煮的湯既可獲得養分,又能補足水分,一舉兩得。
綠 豆
中醫稱綠豆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利水消腫的功效,能預防中暑。綠豆對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顯作用。
防暑藥物
仁 丹
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丁香、小茴香、陳皮等。具有清熱解暑、避穢止嘔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藥。
藿香正氣水
主要成分是藿香、蒼術、陳皮、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等。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適用于夏季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等癥。
清涼油
主要成分是薄荷油、樟腦油、桉油、丁香油、桂皮油等。具有清涼散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功效。
相關鏈接
如何預防“熱射病”?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的中暑類疾病,可引發并導致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可達50%~60%。在中暑分級中,屬于重癥中暑,其臨床表現是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干、昏迷、血壓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
專家支招防治熱射病
當氣溫達到32℃以上,建議開空調進行防暑,室內保持自然通風;老人、孩子盡量不要出門,外出一定要帶傘遮陽;多喝溫開水;每天在高溫下工作盡量不超過8小時;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乳制品;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保證充足睡眠。如高溫下有人昏迷,應立即將昏迷人員抬放至通風陰涼處,物理降溫、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搶救。
(本報記者 白鵬飛 通訊員 王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