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智慧城市”向我們走來
大眾日報8月21日訊(姜宏建 劉珅)年初,我省出臺《關于開展“智慧山東”試點工作的意見》,“智慧山東”戰略下的“智慧城市”建設在我省啟步。
8月上旬,記者來到被列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的青島市嶗山區,感受到了“智慧城市”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家門應“指”而開
“這扇門,用我的指紋就能打開。”8月6日上午,嶗山區海爾·東城國際社區居民劉先生將食指按在家門的指紋識別器上,門應“指”而開。“我出門再也不用擔心忘記帶鑰匙了,食指就是我的鑰匙。”
劉先生進門之后,客廳的燈亮了;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空調也開始自動工作。“這些都是我預設好的,包括溫度、音樂樂曲和音量,只要我打開家門,全部自動啟動,無需我再一一打開調試。”
智慧家居只是嶗山區“智慧城市”的亮點之一。除此之外,“交運溫馨巴士智能公交”大大減少了堵車現象;“智慧景區模塊”讓游客通過網上游玩挑選最適合自己的路線;居民不出社區就能實現專家遠程診療……
嶗山區打造的更高層次的智慧社區也已準備就緒,8月底即將在魯信長春等10個小區開始試點。“這將是國內首個‘足不出戶、暢享生活’的智慧化社區。無論是買菜、購物、訂餐還是家政等生活需求,居民都可以通過‘智慧生活服務平臺',實現’一站式‘生活服務。”參與論證、設計的嶗山區經發局吳小平說。
服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嶗山區正在探索實現居民“衣、食、住、行、游、購、娛、健、學”等生活要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和協同化,并努力讓“五化”成為市民生活的主要方式。
倒逼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在引領居民生活走向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同時,也倒逼城市管理由傳統的“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人性化管理。
8月5日下午,記者跟隨區計生局工作人員韓陽來到中韓街道牟家社區走訪,隨機走進一戶人家,得知女主人牟君玲的女兒是一名已婚育齡婦女,韓陽當即通過手機點開“人口E通”,輸入育齡婦女名字后隨即出現個人身份信息以及婚姻、計生情況。牟君玲比較關心二胎問題,韓陽輸入關鍵詞“二胎”,隨即搜索出最新的山東省取消二胎生育間隔的文件,并通俗地解釋了一番。
據了解,嶗山區現有計生工作人員200名左右,人手持有一部安裝了“人口E通”的手機,實現了隨時隨地辦公。“3G計生移動辦公平臺的建設和完善,帶來了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計生工作人員在入戶時能夠實時核對人口信息,為群眾及時解答問題,提供服務。”區計生局干部薛曉鳴告訴記者。
經過近一年攻關,區人社局在國內首次推出勞動用工管理掌上辦公平臺,成功突破長期制約勞動用工監管效率的“瓶頸”。該平臺最顯著的功能就是用工誠信模塊,獨創了綠、藍、黃、橙、紅5種顏色用工誠信等級標準,并將每種誠信等級分為薪酬支付、群體事件、勞動關系等10類誠信類別20項誠信內容。按上述標準,對用人單位逐一進行誠信評估,建成用工誠信數據庫,從而實現了智能查詢用工誠信信息、自動顯示預警信息的功能。
“信息孤島”待破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嶗山區計生“人口E通”“勞動用工管理掌上辦公平臺”,還是“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都沒有解決群眾“略顯被動”的問題。
區商務局工作人員表示,“我們開發的’市民健身服務平臺‘能讓市民搜索到距離自己最近的體育場館”,但仍然不能忽視這種應用在互動性上的不足。其實對這一問題,很多部門已認識到。區計生局薛曉鳴說,“我們也注意到這一問題,但這不是一家單位所能解決的,尤其是人才、資金相對短缺導致的技術瓶頸。
”我們的智慧城市建設盡管取得長足發展,但仍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實現更大的突破。“記者在嶗山區采訪期間,恰逢新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公布,嶗山區榜上有名,面對一片祝賀聲,嶗山區委常委、副區長夏正啟非常冷靜。
嶗山區是我國北方三大對外海纜登陸點,建有我國北方最大的數據中心,信息網絡健全,電子政務較為完善,智慧城市建設有較強的技術基礎。
”在經濟運行和社會管理領域,政府部門所掌握的基礎數據是最豐富的。包括計生、衛生、工商、房管、民政,乃至垂直管理系統中的國稅、環保,甚至帶有保密性的公安部門,其實在部分數據上都可以共享,但缺乏一個機構去整合這些資源,加上部門利益分割,最終導致各自為政,形成了’信息孤島‘,勢必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和行政服務效率的降低。“吳小平說。
夏正啟稱,今后嶗山區每年將投入3000萬元以上專項資金,建設集全區主要數據為融合的公共服務平臺,用頂層設計協調各部門利益,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