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國稅局違規新建超標辦公樓
項目規劃現樓上樓牽出神秘公司
近日,有山東煙臺群眾反映,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國稅局辦公樓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且投資金額和人均使用面積均超過標準。
根據群眾提供的位置,記者前往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對此事進行了核實。
國稅局大樓正在建設
規劃面積和項目資金均嚴重超標
記者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沙江路項目建設現場看到,項目地面基礎部分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地上工程建設,施工人員與各式塔吊正在緊張作業,現場的工程概況牌顯示,該項目名稱為煙臺開發區廣電中心、政務中心、國稅局辦公大樓;建設單位為開發區電視臺、經銷中心、國稅局;結構形式為框剪;建筑面積54800平方米;建筑層數分別為22層、3層、11層;工程總造價9000萬元。但開工日期和竣工日期一欄顯示為空白,而且并未公示項目施工許可、土地使用許可、建設規劃許可等證件內容。
8月19日,記者來到開發區國稅局對此事展開了采訪。該局基建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稅局目前所在辦公場所是租賃開發區管委會的,沒有自己的產權,所以從2008年就有建設辦公樓的想法,但由于汶川大地震一度擱淺,新的辦公樓是今年2月份開工建設的,由于地質復雜,所以拖到現在才只完成了地面基礎工作,預計今年10月底可以完工。
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在建的項目包括廣電中心大樓、開發區管委會第二政務服務中心、經銷中心和國稅局辦公用房,項目牌標示,建筑面積54800平方米,是三家建筑面積的總和,屬于國稅局的部分僅9000平方米左右。
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先是由地方立項、規劃、批地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再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開工建設的,手續齊全。當天下午,該工作人員向記者出具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山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國稅局新建辦公樓項目開工的批復》{國稅函(2012)499號}文件,該文件顯示,該辦公樓為9層建筑(其中地下一層,地上八層),建筑面積為8029平方米(其中地上7110平方米,地下919平方米),預算資金2980.4元。
按照國家《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中央國家機關處級和處級以下的辦公室使用面積分別為9平方米和6平方米。據國稅局工作人員介紹,該局共有職工160人左右,以此核算,該新建辦公樓人均使用面積50.18平方米,遠遠超過了該標準數倍。
另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規定,開發區國稅局作為處級單位每平方米不得超過2500元/平方米。而該項目8029平方米的辦公樓預算投資2980.4萬元,每平方米高達3712元的標準,再次超過了上述規定。
批建9層規劃建設12層
樓上樓牽出神秘公司
雖然有了國家稅務總局的開工批復,但國稅局工作人員所稱的地方立項手續卻始終未能提供,記者通過宣傳部門聯系開發區發改局,對方直言稱這個項目不需要發改委批準。不僅如此,令人不解的是,記者通過查看國稅局基建處的項目效果圖發現,該項目規劃建設層數并不是國稅總局批準的9層,而是在原基礎上加蓋了3層,實為12層(含地下一層),與項目現場公示層高相同。
對此,國稅局負責人解釋為:“國稅局實際占用面積沒有更改,只是在原基礎上又加了3層,這3層的產權所有人是經銷中心。”
經銷中心是什么樣的單位?為何可以在國稅局樓上動土加蓋樓層?如此重大的規劃改變,當地規劃部門是否做了修改?
國稅局基建處工作人員稱,實際上經銷中心是歸屬于開發區管委會的企業,代表管委會管理土地和房產等資產,包括目前國稅局占用的辦公樓和新建辦公樓土地使用權,雖然是開發區管委會的資產,但都是從這家公司手中租賃和轉讓而來的,并且該項目更改樓層,也取得了規劃部門頒發的項目建設規劃許可證,但記者在要求看建設規劃許可證時,對方始終以種種借口推辭,至今都沒有出示。
隨后,記者在國稅局老辦公樓旁邊找到了這家經銷中心,門口同時懸掛著煙臺開發區經銷中心、煙臺開發區國有有資產管理中心和煙臺業達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牌匾。
一位自稱該公司副總的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該公司營業執照(注冊號:370635018011967),執照內容顯示,該企業名稱為煙臺開發區經銷中心;住所位于煙臺開發區泰山路44號;法定代表人是于傳榮;注冊資金壹億叁仟萬元整;經濟性質為全民所有制;經營范圍包括批發零售金屬材料(不含貴金屬),化工原料(不含危險品),建筑材料、五金交電、服裝、針紡織品、電子產品、電器機械、日用百貨、國有資產投資、房屋租賃、貨物技術進出口。發照日期:2008年12月19日,年檢年限直至2012年。
然而,對于國稅局工作人員的說法,該負責人失口否認,稱經銷中心與管委會沒有任何關系,經銷中心租賃給國稅局的辦公樓是自有產權,轉讓給國稅局的土地也是自有土地,但是對于這塊土地的轉讓價格,國稅局與經銷中心負責人都推說忘記了。同時這位負責人還表示,企業法人代表于傳榮也已經不在公司上班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是營業執照上沒有及時更改。
記者查閱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官方網站發現,開發區官網域名為http://www.yeda.gov.cn,以業達拼音為名,同時也稱為業達之窗,開發區簡介欄為走進業達,招商欄目為投資業達,就連地方宣傳片也被命名為影像業達和視頻業達,各處小欄目也分別以業達命名。
煙臺市工商局網站資料顯示:煙臺業達實業有限公司,注冊號370635018012164,法定代表人:于傳榮,地址:煙臺開發區珠江路10號,經營范圍:自有房屋租賃;區內城市基礎性建設投資;銷售建筑材料、國內產業政策范圍內允許的投資、房地產開發、鋁合金加工。注冊資本:50042.33萬元,成立日期2002年5月18日,企業狀態為開業。
煙臺業達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號:370635000000467,法定代表人于傳榮,地址:開發區泰山路44號,注冊資本15000元,于2012年3月23日注冊,目前處于開業狀態。
這些跡象表明,經銷中心法人代表于傳榮,以及經銷中心、業達實業、業達公司都與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既然如此,該企業為何竭力掩蓋其與管委會的關聯呢?而直至2012年11月3日還在以業達實業董事長身份陪同農發行煙臺市分行調研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農村建設情況,并當眾接受人民網山東頻道記者采訪的于傳榮,為何在其員工口中成了不知道去了哪里的失蹤人員?這背后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對于以上疑問,本報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