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全省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建設動員大會在濟南召開。對于《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的正式啟動,“非常‘6+1’”中的各座城市,從上到下方方面面無不充滿期待,采訪過程中記者深刻感受到各地共同打造一流城市群經濟圈的高漲熱情。
●濟南 市民盼城際鐵路早日建成
9月1日下午,記者見到陳存光時,他剛從萊蕪趕到濟南,一臉風塵仆仆。他告訴記者,如果不是答應了采訪,他大部分時候會在每周一早上趕回濟南。
陳存光是萊蕪人,但他和老婆都在濟南工作,只能租了一個一居室的房子,3歲的孩子由老家的父母照看。每周五下午或周六早上,他會回去與父母孩子共度周末。“來回坐車太不方便了”,陳存光說,坐客車“太早或太晚了就沒車了”,很多時候,他只能坐“黑車”往返。“聽說明年就要建城際鐵路”。《規劃》公布后,陳存光特意查詢了相關資料,據了解,城際鐵路列車時速比客車要快兩倍,“濟南到萊蕪只要半個小時”。
“《規劃》給周邊不少城市帶來了實惠,但我認為,濟南百姓能從中享受更多福利。”9月1日,在黑虎泉邊打水的劉勝忠老人對記者說,“一圈一帶”的規劃加強了各城市與濟南的聯系,從另一個角度看,濟南的核心地位會更加突出,交通會更加便捷,經濟更為發達,“天下第一泉”的城市名片將更加亮麗。
●淄博 著力打造魯中物流“旱碼頭”
《規劃》出臺后,淄博市提出,抓住用好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將有助于淄博站在更大的平臺上,吸納優質發展要素,拓展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潛力,提升城市產業發展水平、城鄉建設水平和綜合競爭實力。
淄博市委書記周清利表示,淄博市要加快與省會城市的全面對接,重點是推動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發展,圍繞建300萬以上城區人口的次中心城市,加快推進交通、通訊等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進一步形成與省會城市東西呼應、融合發展的城市格局;加快與省會城市的全面對接,推動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發展、產業一體化發展、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生態建設一體化發展;發揮好東連藍黃兩區、西接一圈一帶的樞紐作用,加快建設國內外一流水平的特色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區域產權市場,著力打造魯中物流“旱碼頭”,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提供支撐。
●泰安 出門休閑不用等到小長假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費需求的增大,加之交通的便利,“一小時生活圈”越來越受到熱捧。“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開辟后,想要出門休閑,不用等到小長假,周末兩天時間就足矣。出行方式可以隨意選擇,自駕游或者跟團,還可以乘坐高鐵,從這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看不一樣的風景,品不一樣的美食,買獨有的特產,這樣的周末二日游也很有意思。”泰安市民張康喜歡四處游玩,尤其愛約上眾多好友去周邊城市“放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倡導的“一小時生活圈”他尤其感興趣。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確立的以南部山區、泰安市泰山區和岱岳區、東平湖片區和雪野湖片區為重點區域,建設南部文化旅游協作區的規劃,以及支持泰安建設富有歷史文化魅力和現代風尚的國際旅游名城的定位,加強了濟南周邊各市的規劃建設對接和融合聯動,推進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努力形成區域經濟的新高地。
●聊城
打造濟南西花園和衛星城
為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成為濟南的西花園和衛星城。聊城首先在城際交通方面做文章,在鐵路建設方面,邯濟鐵路擴能改造工程2013年竣工通車,濟聊城際鐵路、聊泰鐵路爭取2014年開工建設;在高等級公路建設方面,德商高速聊城段、濟聊一級公路2015年竣工通車,青蘭高速聊城段2013年、南樂至朝城高速2014年開工建設。“要是這些交通能夠通暢起來,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太方便了。”家住濟南高新區聊城籍的劉先生向記者說,“因為做生意,我們經常往返濟南聊城兩地,而現在從聊城進入濟南要跨黃河,路程是110多公里,坐客車要1小時30分鐘左右,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將來在路上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很是期待啊。”“濟南和聊城之間通信系統將逐步實現一體化,聊城也將使用濟南的區號0531,目前這些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聊城市委書記林峰海表示。網友“小白莊”對此發帖表示,“我們也有必要這樣搞,可以搞活經濟,降低企業成本。”
●萊蕪
與濟南共建一座城
關于萊蕪的未來走向,《規劃》中給予了更多的筆墨,單獨提出了“濟萊協作區”這一藍圖,明確實施“五個同城化”,其中包括:在交通上,開通城際公交線路、公交卡兩地通用、減免或降低兩地間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取消省道通行費;在通信方面,率先實現兩市區號統一,取消長途費、漫游費,實現兩地廣播電視頻道交叉落戶;在戶籍上,推行居住證“一證通”制度,實現兩市居民自由流動;在公共服務方面,統一勞動用工制度、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和跨區域培訓教育等就業服務制度。在資源配置方面,建立統一的支付清算體系、征信體系,降低銀行卡區域內收費標準,兩地銀行匯取款等業務免收異地業務手續費。如此一來,濟南和萊蕪將像一個城市一樣。
●德州
建生態低碳發展新高地
8月30日,全省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建設動員大會在濟南召開。在會上,德州市委書記吳翠云描述了德州的功能定位,即瞄準建設全省統籌跨越發展和生態低碳發展新高地,著力打造對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圈的橋頭堡。
而齊河是離濟南最近的縣城,走繞城高速也就20多分鐘,“是省會城市最近衛星城、德州南融橋頭堡,區位、交通、資源、環境優勢得天獨厚,率先跨越發展責無旁貸。”齊河縣委書記孟令興表示。“南融濟南”是齊河發展的重要思路,這也反應到了齊河經濟的方方面面。據統計,僅2011年,齊河共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22個,到位資金127億元,其中多為省城“戶口”。也就是說,對接濟南已經成為齊河最大的招商名片。
●濱州
濟南最好的出海口
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內唯一一座沿海城市,濱州市擁有240公里的海岸線,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濱州港將成為濟南最好的出海口。而濱州擁有大片的鹽堿地、蘆葦濕地等,有著明顯的生態優勢。目前濱州擁有的土地優勢資源明顯,將成為濟南的戰略腹地,承接濟南的產業戰略轉移。近年來濱州交通的日趨完善和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為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在山東大學執教的劉先生是濱州鄒平人,他告訴記者,濟南作為省城,教育資源優勢明顯,很多優質高校聚集于此,濱州很多優秀的學子都喜歡報考濟南的高校。而此類學生畢業后,許多人選擇留在濟南工作。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建設發展,讓在濟南發展的異鄉人,更有歸屬感。
(本報記者 狄海洲 王永 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