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將全面推行農民工實名制工資卡 企業職業培訓補貼提到50%
魯網9月9日訊(記者 劉梅婷)近日,山東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農民工工作的意見》(魯政發〔2013〕22號,以下簡稱《意見》)。記者了解到,在工資拖欠、職業培訓以及鼓勵創業等方面,《意見》都作出了針對性較強的規定。
同工不同酬、拖欠工資問題突出力爭2015年實現工資無拖欠
記者了解到,山東是農民工數量較多的省份,截止目前,山東農民工總數達到2330萬人,接近全國農民工總數的9%,占山東總人口的24%,把他們的家庭考慮在內,涉及山東近6000萬人口。
近年來,一些用工單位實行不同的勞動報酬分配制度和辦法,農民工與正式員工干同樣的工作,產生同樣的效益,但所得的勞動報酬明顯偏低,有的只相當于本單位同崗位職工的50%左右。另外,雖然各級不斷加大拖欠工資治理力度,但拖欠農民工工資頑疾仍然存在。
對此,《意見》要求用人單位吸納農民工就業,要與本單位同崗位職工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制度和分配辦法。并要求用人單位應依法使用被派遣勞動者,對被派遣勞動者要與本單位同崗位員工同工同酬,要求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各單位都要制定過渡方案,1年內落實到位。未來將全面推行農民工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力爭到2015年,基本實現同工同酬、工資基本無拖欠。
企業定額職業培訓補貼提高到50%,要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
就業的根本在技能,有一技之長才能有穩定的就業崗位、合理的工資報酬。目前,農民工技能水平低,是制約農民工穩定就業、高質量就業的重要因素,據調查,2012年山東僅有31.8%的農民工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在對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方面,《意見》也做出了諸多舉措。
《意見》提出實施“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與創業能力五年規劃”,2014年至2018年培訓200萬農村轉移勞動力。從2014年起,農村轉移勞動力可在戶籍所在地或求職就業地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和技能鑒定補貼;規定新錄用農村轉移就業人員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經培訓后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對用工企業的企業定額職業培訓補貼由50%提高到80%;并要求各企業要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確保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
鼓勵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最高額度提高到10萬
創業是最積極、最主動的就業,在扶持農民工創業方面,《意見》要求,將扶持城鄉勞動者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由5萬元提高到10萬元;對首次領取營業執照并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小微企業,給予不低于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對吸納就業人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由500元提高到2000元,允許有條件的地方適當提高標準。
另外,為解決農民工貸款抵押擔保難的問題,《意見》提出要探索開展林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灘涂)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農用生產設備等抵押貸款試點,逐步擴大抵押擔保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