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翔
11日,“2013胡潤百富榜”如約而至。相比王健林以1350億元財富榮升中國首富,以黑馬姿態強勢躋身前十的歌爾聲學(36.32, -0.86, -2.31%)(002241)姜濱家族,所受關注毫不遜色。
家族資產37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88%,較兩年前增加近2倍,由此,新晉山東首富姜濱家族,成為此屆胡潤百富榜上不折不扣的黑馬。
相比張世平家族旗下以紡織、鋁業為主業的魏橋集團,和杜雙華所掌控的日照鋼鐵,來自新興產業的歌爾聲學,其快速成長史堪稱中國企業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新標桿。
“相比機械、化工、建筑以及紡織服裝等財富聚集的傳統行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TMT(電信、媒體和科技)板塊和生物醫藥板塊的財富激增,真實地描繪了中國經濟已經和正在轉型的路線圖。”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合效咨詢集團總經理韓亮,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其所言,在百富榜前十位中,第三位的騰訊馬化騰、第六位的百度[微博]李彥宏以及姜濱,都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受益者。解讀其財富發展史,或可解讀出經濟轉型下中國民企的成長密碼。
導報記者注意到,由于近期歌爾聲學股價走低,截至12日收盤,姜濱家族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已明顯低于胡潤榜單公布的數值,但仍高達近300億元。
行業集中度
成就強者恒強
好風憑借力。與騰訊、百度借勢互聯網快速發展類似,歌爾聲學的快速成長,離不開智能終端近年來井噴似的增長。
2012年,公司營收72.5億元,同比增長77.9%;凈利潤9.1億元,同比增長72.1%。今年半年報則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36.7億元,同比增長43.86%;凈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52.65%。
此前幾年,歌爾聲學的業績增速同樣迅猛。
“下游消費電子產品集中度提升,導致電聲行業客戶壁壘提高———要求廠商具有快速反應能力,有利于規模大、技術實力強、具備垂直整合能力和設備配套能力的企業,公司有望強者恒強。”平安證券[微博]的一份調研報告,形象地道出了歌爾聲學業績持續增長的根源。
公司財報顯示,作為國內電聲元器件龍頭,歌爾聲學的主要客戶包括了蘋果、三星、索尼、微軟等國際一流企業。
通過梳理其半年報財務數據,導報記者注意到,電聲元器件業務上半年營收大漲64.71%,是其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盡管該業務毛利率略有下降,但仍維持在接近30%,在行業內處于較高水平。
此外,公司海內外營收增長均較穩定。其中,國外業務方面,營收28.24億元,增長48.99%;國內營收增長27.19%,達到7.26億元。
這些數據,也顯示歌爾聲學所獲消費電子巨頭的訂單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技術男”身家
5年增19倍
從企業成立到上市,歌爾聲學用了7年時間。從上市之初20億元身家,到如今近300億元的山東首富,姜濱家族用了5年時間。
公開資料顯示,歌爾聲學成立于2001年。7年后的2008年5月,公司以18.78元/股的發行價在A股上市。按照姜濱家族超過85%的持股比例計算,彼時姜氏家族財富達到20億元。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歌爾聲學的管理框架中,有著濃重的家族印記。其中,姜濱擔任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其妻胡雙美擔任副總經理,其弟姜龍擔任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姜龍的妻弟陳明宏則在臺灣歌爾擔任股東。
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姜濱直接持股占比20.52%,姜龍持股占比4.41%,胡雙美持股比例為0.71%。此外,姜濱、姜龍還通過其控制的濰坊歌爾集團有限公司,間接持有上市公司28.66%的股票。
上市5年,雖經股價動蕩、轉股增發,姜氏家族的持股比例不斷被稀釋,但是其家族財富卻放大了近19倍。
與許多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不同,姜氏家族的高管們多有名校背景。與TMT創業精英類似,“姜濱們”也是“技術男”。其中,姜濱本科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之后進入清華大學獲得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其妻胡雙美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其弟姜龍畢業于清華大學,之后分別進入人民大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深造。
此外,與激增的財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姜濱家族一如既往地低調。在各大網站,幾乎不見對其的采訪。
成長的煩惱
歲歲年年人不同。在胡潤百富榜名單的頻頻變換中,市場也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對快速發展的歌爾聲學而言,“天花板”在哪里?
11日,蘋果公司發布了手機新品iPhone5C和iPhone5S。當日,備受各大基金青睞的歌爾聲學,開盤即大跌超過8%。對此,業界傾向于認為,歌爾聲學這一走勢是受蘋果新機低于預期影響———不僅蘋果新機低于預期,智能手機發展環境也趨于飽和。
一語似乎戳中了歌爾聲學的軟肋。作為蘋果產業鏈上的公司,歌爾聲學目前已成為全球頂尖的微電聲元件廠商。在客戶結構中,蘋果、三星已經成為公司前兩大客戶。今年半年報顯示,兩大客戶為公司營收貢獻的占比分別為19.59%和13.51%。而公司前五大客戶占比超過了50%。
“雖然三星、索尼等客戶對歌爾聲學收入的貢獻仍在快速提升,但智能手機高端、低端均已局部飽和。”12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電子行業研究員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沒有重大的創新,無論蘋果還是三星,都會面臨增長的瓶頸。
實際上,也正是專注大客戶成就了歌爾聲學今日的輝煌。據了解,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也影響到了歌爾聲學的業績,但公司戰略調整并沒有放到產品層面,而是依然專注于電聲元器件的設計和生產,但是對客戶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正是這種“放棄風險性高的小客戶,抓住大客戶”,使其抓住了蘋果、三星這些后來主導智能手機風潮的“大魚”。
類似“成長的煩惱”并非歌爾聲學獨有。導報記者注意到,國內許多企業都存在同樣的隱憂:隨著國內外優質客戶資源的透支利用,這些產業巨頭一旦“市場覺醒”,難免會對其造成沖擊。如何化解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的“成長煩惱”,也是中國多數IT創業家回避不了的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