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分析
公交出行分擔率不足三成
“無車日”公共交通拖后腿
盡管“無車日”宣傳幾天前便已開始,昨天濟南市區交通擁堵現象依然沒能得到緩解。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私家車主,他們大多表示知道“無車日”,但是車還得照開。“我是來送孩子上學的,坐公交的話得倒好幾趟公交車,不方便也不安全”,一位女士表示。據統計,截至2012年,濟南公交的出行分擔率僅為29.69%,不到三成,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數字往往能達到90%左右。
一方面是私家車照常出動,另一方面則是公交“吃不飽”。據濟南公交市場營運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應對“無車日”人們的出行需求,濟南公交4400輛車全部上路,很多路線都加密了班次,但是并沒有出現想象中市民大量乘坐公交車出行的局面。
還有不少市民選擇電動車、自行車等方式出行。在談到為何不乘坐公交車時,騎電動車上班的市民王女士表示公交車票價還是有些貴,每天乘坐BRT上班倒是很快,路程也不長,但是每次都需要2元,“每個月光公交車費就得100多塊,一年我就能買輛電動車了。”
2012年10月,濟南市被國家確定為首批15個“公交都市”建設試點城市,到十二五末濟南公交出行分擔率要達到40%的“硬杠杠”,這給最終解決城市“出行難”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專家呼吁
讓每月少開一天車成習慣
山東交通學院現代交通研究所所長蔡志理教授表示,“無車日”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其意義首先在廣大群眾中倡導一種綠色出行的環保理念。就算少開一天車,對于環境的影響也是很大的。蔡志理教授分析,以濟南市為例,假設平均每輛車每個月減少一天出行,則每天大概將少5萬輛車次出行。從行車里程來講,假如每車每天行駛里程為50公里,則這5萬輛車將每天少行駛250萬公里;從油耗來講,按每百公里油耗10公升來算,少開5萬輛車將節省25萬公升油;從排放來講,按照每萬輛車每公里碳排放量2.7噸計算,5萬輛車每天將少排放675噸。
專家呼吁,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每個月都自覺為自己增加一天“無車日”,綠色出行,減少尾氣排放,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