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訊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電磁輻射安全”日益成為公眾關心的話題。青島的電磁輻射現狀是什么樣的,我們正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呢?10月17日,市環保局發布了相關信息,其中,信號發射站、移動通訊基站、通信雷達及導航發射設備成為島城主要的三大電磁環境污染源。青島市環境監測站在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交通干線共設8個監測點位,監測結果表明,環境電磁輻射總體良好。
島城公布三大“電磁污染源”
變電站、通訊基站的建設都有什么限制?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對自己所處的“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安全威脅產生疑問。
10月17日,市環保局發布了青島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據介紹,青島市電磁環境污染源中,以信號發射為主,廣播電視發射臺站是最大、最集中的電磁輻射源;其次是青島市移動通訊基站;第三是通信、雷達及導航發射設備。青島市環境監測站在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交通干線共設8個監測點位,監測結果表明:在0.1MHz~3GHz頻率范圍內,環境電磁輻射總體良好,所有監測點位綜合電場強度均可達到《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公眾照射導出限值要求。電磁輻射照射公眾導出限值的功率密度低于40μw/cm2(或電場強度12V/m)的,屬于安全范圍,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雖然如此,市民仍然存在疑問,“對日常生活中運行中的高壓輸電線路、變電站、移動通信基站等,個人是否需要采取防護措施?”對此,市環保局輻射處處長陳啟成介紹說:“關于正常運行中的高壓輸電線路、變電站、移動通信基站等電磁設備(設施),建設單位在設計階段,已對項目可能產生的電場、磁場、電磁場的環境影響進行了評價,并提出了防止污染的有效措施;建設項目建成投入正式運行前,均須通過環保竣工驗收。因此個人無需采取防護措施。”
220KV變電站應劃出30米“安全距離”
那么對于這些電磁輻射設備,尤其是市民關心的變電站和通訊基站,環保方面有什么要求限定嗎?
市環保局輻射處處長陳啟成介紹說:“在居民區設立變電設施,要通過環保行政許可,對于相關設備與建筑之間的距離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必須達到這些標準:工頻電場強度不超過4千伏/米;磁感應強度不超過0.1毫特斯拉;無線電干擾方面,其中110KV的工程不超過53分貝,500KV 的工程不超過55分貝;噪聲影響則要求晝間不超過55分貝,夜間不超過45分貝。目前上海則提出了變電站環保建議控制距離,即變電站與居民住宅或其他環境保護敏感目標控制以下距離:220KV 變電站控制距離30米;110KV 變電站控制距離20米;35KV 變電站控制距離15米。”據了解,目前在居民區設立的100KV 以上的供電設施,均要通過環保輻射行政許可,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環保三同時驗收手續,對環評的審批和驗收均在網站公示。
青島統計有7000余通訊基站
對于通訊基站和居民區的遠近問題,陳啟成介紹說:“通信基站距居民樓的最近距離應該是多少在環保方面沒有明確的界定,但《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對電磁輻射強度作出明確規定:低于公眾導出限值40μw/cm2的,屬于安全范圍,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據統計,青島市共有基站7000多個,變電站50多座。電磁輻射項目的審批權限均在山東省環保廳,對審批的項目均在相關網站進行公示。對于部分基站沒有經過審批,沒有辦理任何手續就運行的基站,市環保部門將按照山東省環保廳2009年下達的相關文件要求,責令營運方停止運行,限期補辦相關手續。對已辦理手續的基站,有營運方委托相關監測單位對產生的電磁環境進行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給投訴方。
除此之外,對于小區變電站的設置問題,陳啟成介紹說:“為什么輸變電工程非要建在居民區,而不是建在偏僻的郊區,這是很多群眾關心的問題。打個比喻,社區的居民多了,公交公司就會在附近設置公交車站,滿足居民需要。隨著城市的發展、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要求的提高,新建的變電站只有進入居民區,才能把電力輸送到附近的居民家中,才能滿足居民的用電需要。在居民區設立的變電設施,要通過環保行政許可,對于相關設備與建筑之間的距離,以及建設具體位置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必須達到這些標準:工頻電場強度不超過4千伏/米;磁感應強度不超過0.1毫特斯拉;無線電干擾方面,其中110KV 的工程不超過53分貝,500KV的工程不超過55分貝;噪聲影響則要求晝間不超過55分貝,夜間不超過45分貝。”記者 郭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