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應山東人民出版社、中國移動手機閱讀的盛情邀請,蔡志忠先生來到濟南為自己的新作漫畫四書系列做簽售。蔡志忠是誰?15歲即成為職業漫畫家,1971年底進入光啟社任美術設計,并開始自學卡通繪制技術,那一年,他23歲。28歲的時候,他白手起家,成立了遠東卡通公司,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的長篇電影。35歲的時候,他已然創作出《莊子說》、《老子說》《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暢銷至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量超過3000萬冊。于大多數人看來,他的人生最高成就是漫畫,然而他卻給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物理。而你在接觸他后會發現,他的最高成就,遠不止于此。
漫畫——內容才是王道
蔡志忠說他這么多年,見過很多自稱漫畫家的畫手,作品還沒有,筆名已起好。在他看來,想成為漫畫家,有三點必須具備,第一,自然是繪畫能力,第二,是具備構思故事的思維,第三,是具有用圖片表達故事的能力。擁有第二種能力的人,可以成為列夫托爾斯泰、莎士比亞這樣的大文豪,第三種能力的人,則能成為李安、張藝謀、陳凱歌等等的導演,而擁有第一種能力的人,則只能成為別人隨時可能拋棄的助理。好的漫畫家,是能夠引領風潮的,他不會什么暢銷就畫什么,跟隨潮流。所以,內容才是王道,這個內容,必須有自己豐富的感情,新的想法。
有人問他,臨摹大家的名畫可有前途,他給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抄別人的文章抄十遍也沒有用”他是這樣認為的。
物理——閉關十年,為留青史
蔡志忠說自己的最高成就不是漫畫,而是物理,被問原因,他欣然答道:“漫畫在我死掉之后大概50年就沒有人記得了,但是物理學可以綿延千年。”為了這個想法,他做了很多常人無法堅持的努力。1998年開始,他決定研究物理,起初,他閱讀了150本有關物理學的書籍。后來,他發現他需要補充高等數學,于是去臺大學習高等微積分。原計劃3年學習物理,最后竟花了六年。在這幾年間,他宣布研究出一套前人從未有過的物理學方程式——時間方程式。閉關的時間里,他經常在家里睡覺,醒來的時候1天能喝15杯咖啡,也經常不吃飯。到現在,已經養成習慣。
“我可以用101種方法,證明愛因斯坦的時間論是錯的。”蔡志忠如是說。
教育——可以不上學,不可不讀書,因材施教
提到教育,蔡志忠的話明顯更多了。在他看來,老師的作用是,誘導學生無時無刻的去學習,而不是傳授方法,學生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長處在哪里,興趣是什么,并為之努力,沒有學校,也可成才。想要成為他的弟子,首先閱讀量要是常人的100倍。為此,他講述了一個故事,佛陀帶領弟子穿過森林,撿起一片樹葉問弟子們,“是我手中的葉子多,還是樹林的葉子多”,弟子答道:“老師的葉子只有這一片,樹林里的樹葉卻像恒河沙數一樣多”,佛陀點頭回答說“你能跟我學的只有這一片樹葉,世間能學習的卻像整片樹林的葉子一樣多”,弟子恍然大悟。
他提到,“沒有小孩不會畫畫,不會唱歌,不會表達”,為什么到后來有些孩子宣稱不會畫、不會唱、不敢表達了?是因為小孩兒生活在一個錯誤的教育方法下,一個總在被指責自己的錯誤的環境下,老師或是家長經常按照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這其實是錯的,鳥的歌聲有鳥的美妙,青蛙的叫聲有青蛙的獨特,每個孩子應該因材施教。孔子的徒弟三教九流,孔子卻能駕馭,就是因為他深諳因材施教。
“每個人都生于父母,但每個人都要自己再重生一次”,蔡志忠非常推崇佛洛姆的這句話。
人生態度——不瘋魔,不成活
今年的蔡志忠很忙碌,他想要出版2本電子書,3部動畫電影,4部半漫畫書,2本文學作品,出版70本書籍,辦3場拍賣會畫展,制作1部長達8000分鐘的動畫片。
這么多事情一年時間夠用嗎?
“不夠用的話那就不與人來往,不出席任何宴席。我曾經試過58小時不離開自己的座位,42天沒有開門出去走走,10年閉關鮮少與人交流,而從這個月的4日直至今天,我只吃過5頓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