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8時許,德州市武城縣發生一起交通慘劇,一輛面包車在254省道坡寺路口處發生事故,造成5人死亡。除一人為司機外,其余皆為初中學生。
19日,記者趕到武城縣事發現場了解到,事故發生時,車上乘坐了九人,當時司機正駕駛面包車接兒子、女兒和外甥女放假回家,并捎上了親戚朋友及附近村民的5名孩子。不料,回家途中發生悲劇。
僅司機的兒子躲過一劫
10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事故發生地點——254省道坡寺路口處。事故現場已經清理完畢,但仍能看到斑斑血跡。
據了解,18日18時,那輛滿載學生的面包車行至此處時,被一輛逆行側翻的三輪車上滾落的木材砸毀,導致慘劇發生。
事故發生后幾分鐘,在附近做買賣的李先生就趕到了現場。當時,他看到一輛面包車已經被木頭砸得不成樣子,車頭已經變形了,現場一片鮮血。一個孩子被甩到車外,看上去沒有大礙。他趕到時,已經有圍觀的群眾在自發地把木頭卸下來。后來,大伙又把車里的孩子一個個抱出來。
據李先生說,有三名學生當場死亡。“現場太慘了,一個孩子半個腦袋都沒了,孩子的腦漿都出來了。”李先生說。當時,有一位女子因為受不了現場過于慘烈的場面,很快就回去了。
事故造成包括司機在內的4人當場死亡,一人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除司機外,其余四人均為在武城縣城上學的初中生。另外三名學生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一名仍然在重癥監護室,另外兩名女生已經脫離危險。
記者了解到,司機的兒子因為被甩出車外,沒有大礙,被親屬接回了家,司機和其女兒不幸死亡。
三輪車逆行側翻釀慘劇
據武城縣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調查結果顯示,18日17時50分許,一輛牌號為魯NGB335的三輪車在武城縣德商路坡寺路口處逆行側翻,致使車上所載木材脫落,砸到由西南向東北方向行駛的魯N4E656小型普通客車 ,釀成事故。
據現場目擊者介紹,被砸毀的車為五菱之光微型面包車 。經交警部門初步認定,這起事故為意外事故。武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召華告訴記者,現在初步認定,該三輪車負全責。
現場另一位目擊者告訴記者,肇事的三輪車并非普通意義上的機動三輪車,而是有五個輪的大型貨運三輪車,車長四米左右。
另外,綜合多名目擊者介紹,當時,有一輛大型半掛貨車在面包車的后面,為了躲避突然拐彎逆行的三輪車 ,不慎撞到了路邊橋上的護欄,把護欄撞得變形,差點跌入路邊的溝中。記者了解到,該貨車也被木材砸到,但并不嚴重。
雙胞胎小姐妹陰陽相隔
10月19日,記者在武城縣人民醫院看到,脫離危險的兩名女生被轉到了普通病房繼續觀察治療。還有一人仍在重癥監護病房內,外邊站著許多焦急的親屬。
16歲的張敏是事故中的生還者之一 ,剛被轉到了普通病房。記者看到,她的頭上還纏著繃帶。她現在仍然神志不是很清楚,只是一直說自己熱。她的母親在一旁喂她喝粥。她告訴記者,目前孩子已經脫離了危險期。
另一位生還者是雙胞胎中的一個,她的雙胞胎姐姐在車禍中去世 。她倆是武城縣三中的初二學生,兩人還是同桌。平常她倆住在學校里,每兩周放一次假回家一次,18日姐妹倆坐車回家途中發生意外。
她的母親一直在哭。她的小姨告訴記者,這對雙胞胎姐妹中,姐姐學習很好,沒想到就這么走了。
孩子的父親在內蒙古打工,目前正在往回趕。
面包車捎學生按人收費
記者了解到,事發面包車上的九人均為該縣四女寺鎮臥虎莊村和禮義莊村居民,司機為禮義莊村人。一名遇難學生的家人告訴記者,她來自臥虎莊村,與司機并無親戚關系,只是因為孩子上學路途較遠,她個人無法接送,所以每次交錢給司機讓他代為接送。據其介紹,接送費用去年為八元一次,今年已經漲到了十元一次。
記者在事發地周邊調查發現,像這樣雇車接送孩子的現象并不罕見。事故現場附近的東曹村一位村民李玲(化名)告訴記者,她上三年級的孩子現在在武城縣第二實驗小學上學,沒有辦法,就讓她住到了親戚家。李玲告訴記者,他們這里很多小學生都是住在縣城的親戚或者老師家。
“來回接送太遠了”,她說,騎電動車來回一次要接近一個半小時。夏天還好,要是冬天下雪,路根本沒法走。每逢這個時候,就要幾家人雇輛面包車去接送。“接一次得四五十元,一般會找四五個人湊湊。”一位禮義莊村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村大多數初中生都在縣城上學,因為路程太遠,只能找車去接。
■一問
事發路段被稱作“鬼門關”
事故頻發為何沒有限速標志?
一場車禍,五人殞命,其中四人是青春年少的初中生。這場車禍是整個武城縣老百姓熱議的焦點。
出事的地點,對武城縣大多數開車的人并不陌生,因為那是武城縣去往德州市的必經之路。而且,那個地方事故頻發。這次,是最慘烈的一次。
為什么這里事故頻發?為什么這些孩子們要到與家里相距三十公里的縣城去上初中?悲劇已然無法挽回,但問題需要我們直面。
很多常來往于德州和武城之間的司機,都把出事的那個路段稱作鬼門關路段。原因很簡單,路口太多,而且路口都沒有交通信號燈,也沒有限速標志。記者乘坐出租車從武城縣收費站開始一路觀察發現,幾乎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個路口,密集的地方甚至幾十米就有一個路口。“在這樣的路上,我們每次都小心翼翼地跑。”司機說。
這些路口幾乎全是村里的小路與254省道的交會,因為這里的村子比較密集,路口自然就多。而且,該路段沒有任何限速標志 ,所有路口也都沒有交通信號燈。記者發現,從車旁常常駛過飛速而去的汽車 ,或者是突然轉彎甚至逆行的農用車 ,不時還有從村里小道里竄出來的摩托車 、三輪車或者電動車。
據事故發生地附近的村民介紹,該路段隔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出一次車禍。但這次,是他見過的最慘烈的一次。
記者了解到,死傷學生所在的臥虎莊村和禮義莊村離縣城近三十公里。據一名遇難學生的家屬介紹,原本禮義莊村有一所初中,但今年九月份開學的時候被合并到了武城三中。“一合并,學生都到武城縣城去上學了。”
據多位家屬介紹,如果不合并到縣城里,孩子們上學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就能去上學,根本無須坐車。
■二問
當地很多孩子每天要到30公里外的縣城上學
撤點并校為何沒有配備校車?
事故現場附近的東曹村,很多孩子都在武城縣上學,雖然縣城離他們所住的地方有十多公里遠。他們村里也有一所小學,但記者從多位村民
處得到的消息是,這所小學只有一二三年級,上完三年級就要去縣城里上了。張女士的孩子曾經在東曹村小學上完了一年級,“一年級有兩個班,二年級和三年級各有一個班。”
在上完一年級之后,她把孩子送到了縣城里的實驗小學。“在這里一年級學的東西,還不如人家縣城里幼兒園學的東西多。”當她去給孩子辦轉學的時候,老師告訴她 ,三年級的班里只剩三個學生了。
孩子在縣城上學,她就必須每天都接送。但由于路程太遠,她騎電動車接送太累,就讓孩子住在一個朋友的家里。在這里,很多孩子都是如此。甚至有家長在縣城租房,陪孩子上學。
實際上,他們所在的武城鎮就在縣城里,只是他們這些村子離得有些遠。早些時候,她在學校接孩子的時候,看到學校里有一輛黃色的大鼻子校車。她也夢想著能有這么一輛車,駛過家門口。但她從來沒有見過,甚至問周邊的村民,都沒人聽說過校車。因為沒有校車,遇到不能騎電動車的天氣,她只能包黑出租去接送孩子。
受傷學生張敏的舅媽告訴記者,禮義莊村并沒有校車,如果有校車 ,他們也不用自己找車接送孩子。
武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召華向記者強調,此次事故中出事的車輛并非校車 ,而且該路段并沒有任何校車行駛。記者向他詢問該縣校車事宜,他說不清楚。
據記者了解,從今年開始,武城縣陸續在各小學、幼兒園購置校車,不過,這些校車大多行駛在城區。
文/圖 特派記者 周超(本報武城10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