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11月2日電 (李欣)“數字版權保護平臺”11月在山東上線試運行,實現山東版權登記注冊、版權保護數字化,該平臺還支持使用手機進行版權申請登記注冊、版權交易、版權保護等。
“數字版權保護平臺”由山東友誼出版社依托技術公司自主開發,已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3年度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11月開始試運行,預計2014年年底前整體上線運行。
山東友誼出版社社長姚文瑞2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生活已進入“數字時代”,數字版權保護是國際社會關心的問題,也已成為制約中國數字出版健康發展的瓶頸,影響文化產業和版權創意產業的發展,因此該社借鑒先進技術自主研發“數字版權保護平臺”,使版權申請登記注冊、版權交易、版權保護等功能實現數字化。
山東省新聞出版(版權)局版權管理處處長張曉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對山東省版權局20年來的紙質版權登記資料進行梳理、掃描、入庫、建檔和系統后臺管理。“數字版權保護平臺”還可實現對侵權的取證、追訴,以便版權人及時追蹤、取證侵權行為,為維權提供證據。此外,為方便版權人申報、保護自己的版權,該系統除支持電腦操作外,還可用手機在移動狀態下通過網絡進行版權申請登記、版權交易、版權保護等。
據悉,“數字版權保護平臺”包括網絡拓撲設計、軟件架構設計、網絡病毒防護、數據安全存儲、用戶賬戶安全等7大模塊20個子模塊,可實現數字版權的登記注冊管理、內容版權的封裝加密、版權作品展現和交易、侵權分析取證等功能,目前該系統已實現數字版權“云”服務。(完)
(原標題:山東“數字版權保護平臺”上線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