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后高中將缺819個班
根據2009-2011年全市普通高中統計情況,近3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規模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以上,隨著新市民子女的不斷增加,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今后一段時期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年均增長率仍將保持在3%以上。預計到2015年,全市高中在校生規模將達到13.48萬人左右,按照普通高中班額50人進行測算,到2015年全市高中班級數應達到2696個,全市現有普通高中班級數為2307個,班級數缺口為389個;到2020年,全市高中在校生規模將達到15.63萬人左右,按照普通高中班額50人進行測算,到2020年全市高中班級數將達到3126個,全市現有普通高中班級數為2307個,班級數缺口為819個。
根據規劃,我市提出新建設青島美術學校、青島外語學校、青島實驗高中、青島19中、青島39中等5個高中項目,上述學校規劃招生總體規模為510個班,5所學校一期工程總體規模為288個班,其中青島美術學校、青島外語學校、青島19中、青島39中為搬遷建設項目,學校現狀班級規模數量為114個,上述5所高中一期工程完工后新增加班級數量為174個,5所高中二期工程完成后,新增加班級數量為396個,基本能夠滿足全市2015年普通高中班級缺口。
【未來規劃】
高中原址會繼續辦學
新建5所高中讓教育資源更豐富的同時,也有一些家長考慮自己孩子未來讀高中,會跑很遠的郊區,“去年,9中在黃島區建新校區了吧,今年,19中要跑即墨去,39中要跑城陽去。”一名初中生的家長說,青島19中、青島39中分別遷往即墨市鰲山衛鎮和城陽區惜福鎮,青島實驗高級中學也確定了新校址,將落戶城陽區城陽街道,他的孩子還有兩年就要上高中,以后豈不是很麻煩,他感覺遠了不放心。
據悉,2013年,新建5所高中是青島教育的重頭戲,但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除實驗高中為新建學校外,其他4所高中都是新校區建設,不是“外遷”或“搬遷”,學校原有校區仍繼續辦學,不會挪作他用,市民不用擔心這些新建高中整體搬遷。
多年來本市教育發展受到落后的校舍條件影響較大。高中學校多數建于上世紀20年代和50年代兩個時期,占地面積狹小,建設規模不足,最小的高中學校占地僅有13.7畝,學生連上體育課都沒有足夠的活動場所,省辦學標準規定的體育館以及其他教育教學設施極度匱乏,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另外,老城區老高中搬遷和新高中的建設將打破傳統的市內三區概念,對做大做強島城優質高中學校以及打造“大青島”教育格局起到較大作用。
希望新老校區有個過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家長和老師認為,新的高中建成后,應該慢慢將學生轉移過去,避免“一刀切”影響教學程序,很多人傾向于這幾所高中短期內仍然辦高中。教育部門一名負責人表示,這些高中在外辦新校區后,無論是一刀切地讓所有學生都到新校區上學,還是讓所有老師都到新校區任教,都是不現實的事情,這其中需要一個過渡期。
教學一線的老師都認為,學生們應該在一個校區上課,盡量不要在中途轉學,一方面會讓學生感覺不適應,難免會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而且這也會讓家長們擔心孩子的學習。
另一方面,老師們從市區到新校區教學,一定也會有一些困難,有的還要照顧家庭,所以應該考慮緩緩過渡,不僅能給老師一個緩沖期,也可以給學生和家長一個緩沖期,畢竟大家習慣了青島的高中格局。
■相關鏈接
青島5中重建工程正施工
根據我市的規劃,基隆路小學和5中將重建,記者昨日在青島5中的施工現場看到,雖然下著小雨,但施工人員仍然在忙碌著,主體建筑早已經打好地基,部分建筑已經蓋了兩三層。據了解,青島5中位于上杭路5號,上杭路以東,南平路以北,高雄路以西地塊。用地面積19128.7平方米,建筑地上五層,局部四層,以教學辦公功能為主。另有多功能廳、風雨操場、學生餐廳、廚房、后勤服務及設備用房。規劃總建筑面積33459.7平方米,地上生均建筑面積14.64平方米。學校共配建停車位150個。
基隆路小學建設地點位于市南區基隆路2號,高雄路以東、基隆路以北、新竹路以西地塊,用地面積12268.4平方米,建筑地上四層,局部五層,以教學辦公功能為主,地下室包括多功能廳、風雨操場、學生餐廳、廚房、地下車庫、后勤服務及設備用房。規劃總建筑面積21496.29平方米,地上生均建筑面積8平方米。新建學校共配建停車位6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