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014年春季高考總分750 專業技能分占三分之一
齊魯網11月17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今日報道》報道,山東省招考院日前發布了《2014年山東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試專業類目及考試項目》。
此次共發布了37個專業類目,包括農作物生產、林果蔬菜生產、畜牧養殖、采礦技術、工程算量、工程測量、施工技術、網站建設、影像處理等,總分由700分變為750分。從2014年起,山東省將實行春季高考新方案專業技能滿分為230分,幾乎占總分750分的三分之一,并且首次采取“知識+技能”考試方式。其中,“知識”部分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和專業知識(按專業類別)4科,由省統一命制試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和統分,考試時間為每年5月的第二個周六、周日;“技能” 部分考核考生的專業基本技能,考試時間原則上安排在每年的3月10日至3月31日期間進行。專業技能考試成績在考生報考我省招生院校的相應專業時通用。
山東高考競爭激烈 外省戶籍考生提前回去適應環境
11月15號,2014年高考網上報名全部結束。今年山東省首次實行異地高考政策,外省戶籍的考生,只要具有山東省內高中階段完整的學習經歷,就可以在山東省報名和參加高考。但無論是高考水平,還是分數線,山東省高考歷來被認為是全國水平最高的高考之一。這些外省考生,最后會選擇留在山東進行高考嗎?
青島十七中高三一班,今年一共有兩名外省戶籍的考生,一個在黑龍江,一個在內蒙。這次報名,兩名學生都選擇回老家進行高考。
才老師所說的來自內蒙的學生叫楊雪,小學二年級就隨父母來到青島。她說今年寒假她計劃先回內蒙適應一下那里的環境,等到高考前兩三個月,再去那里的高中上課,準備當地的高考。
楊雪說,三年前之所以回內蒙參加了當地的中考,是因為當時山東還不允許外省戶籍考生在省內參加高考,今年政策有了調整,但他們全家還是決定,讓自己回去參加考試。
高考中,一百分的差距,所有人都知道意味著什么。對考生來說,這將會是一個決定性的差距。楊雪的理想大學,也因為這個差距,而有了很大的調整。
山東考生人數多、成績好,高考的競爭尤其慘烈,這些年無論是難度還是分數線,都與廣東、河南、湖北等穩居全國第一集團,與黑龍江、山西、四川等第二集團的分數線能相差幾十分,與海南、內蒙、青海等偏遠省份,分數線能相差一百分以上。因此以前許多外省戶籍考生,回去參加高考,都考上了比在這里更好的大學。
青島15中畢業生顏宏,如今已經在上海工作,5年前她回老家吉林參加了高考,最終考上了上海外國語學院。她坦率的說,如果當年有現在這樣的政策,她還是會毫不猶豫的回老家參加高考。
山東在開放異地高考政策以后,許多人預測,真正選擇在山東省參加高考的外地考生肯定不會很多,畢竟高考一分都能決定不同的命運,何況是幾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差距。不過記者走訪了幾所青島的高中之后,卻發現整體情況,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
青島十九中高三七班,一共有四名外省戶籍的考生,今年他們全部選擇在山東參加高考。
如果說浙江的分數線相差不大,不回去高考還可以理解。而來自吉林的李汶珊,這次也放棄了回去高考的機會。
三分之二的學生留在本地考試,學校說這也出乎他們之前的預料,而之所以這樣,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適應。
所謂的適應有許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當地教材和考題的重新適應。山東高考實行獨立命題,考山東卷,而其他省份有的考全國卷,有的考當地自己省份的高考卷,因此學習的教材和內容,以及考試思路,都會與山東有所區別。
學生回到老家以后,要額外再學習一些其他的課程內容。而當地的教學方法、學校環境、甚至生活環境,也要全部重新適應。
正是因為有這些因素,回原籍考試的學生,大部分都會提前一年左右,回老家的學校,提前適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的很好。
青島五十八中高三一班的李安琪,老家在內蒙,當地的一本線與山東,差距在一百分以上,但就是考慮到這些因素,她最后決定,留在山東參加高考。
李安琪說,現在全家都已經搬來青島,父母也都在這工作,回到內蒙生活上沒人照顧,自己要獨立面對陌生的環境。高三這關鍵的一年,如果真的不能全心投入,效果確實不一定理想。
在青島五十八中,今年一共有24名外省戶籍考生,其中17名像李安琪一樣,選擇在青島參加高考。58中畢業生王牧舟,2008年回內蒙參加高考,如愿考上了清華大學,現在是清華大學的一名研究生,但他也說,自己的這種成功,也不能簡單地復制。
鳳凰網山東頻道根據齊魯網等媒體多篇稿件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