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中石化輸油管道爆燃35人遇難
輸油管線漏油進入市政管網致爆燃 截至22日21時 166人受傷
昨日凌晨3時許,位于青島市黃島區的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一輸油管道發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上午10時30分許,搶修過程中,管道破裂處發生爆燃,截至21時30分許,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66人受傷,傷者正在醫院救治。
習近平李克強對事故作出批示
昨日,事故發生后,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東省和有關方面組織力量,及時排除險情,千方百計搜救失蹤受傷人員,并查明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生產措施,堅決杜絕此類事故。
李克強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蹤受傷人員,深入排除控制危險源,妥善做好各項善后工作。加強檢查督查,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事故原因排除恐怖襲擊
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宣傳部提供的情況顯示,管道破裂泄漏事故發生后,3時15分關閉輸油管。但齋堂島街已有約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著雨水管線進入膠州灣,海面過油面積約3000平方米。10時30分左右,管道公司和黃島油庫在清理油污過程中,開發區海河路和齋堂島路交會處發生爆燃,距此地約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處發生原油燃燒。
昨日下午,青島市政府就此舉行新聞發布會。這起事故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線漏油進入市政管網的輕質原油閃爆導致,具體原因正在調查。引發事故的管線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末,爆裂管線長度達3.5公里。事故排除了恐怖襲擊的原因。
爆炸波及到一化工廠部分設施
此外,爆炸波及到青島市麗東化工廠部分設施。 目前,“中石化輸油管道爆燃事故應急指揮部”已啟動一級響應,組織青島市軍地醫護專家,全力搶救傷員,并全面搜救事故現場人員。共派出救護車44輛,300多位醫護人員趕往現場,傷員被送往黃島區及青島市區的醫療機構進行救治。消防部門共出動消防官兵338人,消防車55輛。
22時許,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通報:爆燃事故中受損的5條輸電線路已恢復供電,23日12時前可恢復通水,從通報時起,40小時可以恢復供氣,48小時供暖。
事故周邊空氣未現污染超標
據了解,昨日中午12時許,青島市環保局在開發區澎湖島街與淮河東路交叉口西北側處,測得大氣中非甲烷總烴濃度為2mg/M3,另一個點是淮河路與澎湖島街交會處,測得1mg/M3。目前,標準為4mg/M3。綜合央視新華社央廣等報道
死亡30人以上已是特別重大事故
根據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下稱《條例》)規定,“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包括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此次事故已經達到特別重大事故等級,根據《條例》規定,“特別重大事故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據新聞聯播報道,國務委員王勇等已趕往青島事故現場。文/本報記者 羅丹陽
路面爆裂如同河道 小區保衛室成平地
“當時一聽到爆炸聲,慢慢地就聞到了一股好像煤氣的味道。”一名爆燃點附近的居民回憶。
黃島區與青島市區隔膠州灣相望,發生爆炸的地點距離膠州灣海不過數公里。有坐飛機的網友發布空中拍攝的照片,可見黑色的煙霧已穿破云層。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連線了現場目擊者張先生。他說,事故現場以外大約500米左右,就有一片居民區,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在慌忙撤出。
附近小區一位剛參加完救援的年輕人說,原來小區門口有一個保衛室,但是爆炸之后已經被夷為平地,現場只留下一個大坑。而在麗東化工大門口,爆炸導致路面形成大溝,一輛履帶挖掘機、一輛重卡被掀翻。
下午1時左右,膠州灣跨海大橋黃島出口目前已經封閉,只準許救援車輛進入黃島區,而黃島至青島方向堵車嚴重。所有的消防人員和警察、救援人員都戴著口罩。5時30分許解除交通管制。
起火爆燃點在海堤上,空氣中彌漫著嗆鼻的塑料燒焦味。在輸油管道爆燃處附近的海岸邊大約方圓兩公里的區域內,地面上的磚和海邊的礁石有的甚至已經燒成了粉末狀。在距離輸油管大約1公里的位置,矗立著十幾個巨大的儲油罐。
救援
衛計委專家組赴現場救傷員
“有一些傷員是被碎石頭打傷的,不少路上的行人都被碎石打傷了頭部!睆埾壬鷮Ρ鼻鄨笥浾哒f。
據悉,事發時,恰好有一輛公交車經過,車輛被炸翻,全車人受傷,并被送往醫院。附近黃島二中的學生已全部撤離。
受傷群眾被安置在黃島區中醫院、第一醫院、西海岸醫院。
昨日下午,青醫附院黃島分院一名負責組織救治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院已接收48名傷員,仍有傷員被陸續送往醫院。青醫附院從總院調動20名醫生趕往黃島分院。
有記者在急診室大廳看到,有幾十名醫生、護士在緊張地搶救病人,同時在急診室的門外面有一條警戒線,把家屬等人攔在外面,而在門口還有近30輛救護車接送新傷員。
青醫附院是整個開發區相對水平高的醫院,同時離爆燃現場也比較近,所以來這里最方便。
此外,國家衛生計生委昨晚派出由2名燒傷科、2名重癥醫學、1名骨科、1名呼吸科專家組成的國家級專家組趕往青島協助開展爆燃事故傷員救治工作。
綜合本報記者羅丹陽 李華良 劉光博 央廣等報道
一般如何發現原油泄漏?
泵房間壓力檢測可以監測到泄漏
中國石油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張玉明昨日接受北京新聞廣播采訪時指出,原油一般通過高壓輸送,在管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設置一個泵房對管道加壓。一旦出現泄漏,兩個泵房之間的壓力檢測可以監測到泄漏。在確定某一段的管道出現問題之后,通過壓力讀數等數據的計算,可以摸清楚發生泄漏的位置。
昨日,有石油業內人士也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通過讀表或是觀察等方式都能發現原油泄漏。
所有事故必須第一時間上報政府部門
發生原油泄漏后常規應如何處理?
有石油業內人士表示,石油企業都有處理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以保證在發生意外之后立即可以著手處理。
意外事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一級到三級,其中三級事故最輕,單一生產單位就可以處理,而一級事故則需要多個單位的援助和協調。所有事故都必須第一時間上報給主管部門和政府部門,同時摸清楚事故情況,并按照預案進行處置。一位石油行業技術顧問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破裂尺寸較大,則需要切斷上游管道,隨后查找破裂位置,并進行搶修。
原油泄漏為何會發生爆燃?
原油揮發到一定濃度三四十度也可爆燃
張玉明介紹,原油與汽油不同,揮發物質相對較少,短時間內不會產生大量的揮發氣體。但如果在一定的密閉空間里,原油揮發產生烴類氣體,到達一定濃度之后且有空氣助燃,一旦溫度到達燃點或是有明火,很快就能引發爆燃。據悉,從泄漏到爆燃之間有七小時。
而一旦發生爆燃,就像一條導火索,附近的原油和揮發氣體都會被引燃。
張玉明強調,原油燃點不高,即使沒有明火,溫度到達三四十攝氏度即可引燃。此外,包括機械碰撞產生的火花,電路產生的電火花,也可能引燃。
輸油管線必須與民用管線隔離開
輸油管線鋪設有何要求?
石油業內人士說,目前我國石油管線的鋪設主要參照美國石油協會的標準,依據輸送的介質不同、使用壽命要求不同,使用不同材料等級的鋼材。而對于管線和終端,都有安全距離,以避免因為機械故障、操作失誤以及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帶來的意外事故。
然而,我國目前并沒有一套完整的行業規范,形成了“有標準無體系”的現狀。這位業內人士介紹,一般陸地輸送參照中石油的標準,淺海輸送參照中石化的標準,而海洋輸送則直接參照國外標準。以上游生產為例,包括鉆井、輸油管線,都要與附近的居民區、加油站甚至河道、溝渠等拉開距離,一般常規距離在3公里左右。此外,輸油管線必須與民用管線隔離開,不能與電纜、上下水管道等民用管道共用。
原油入海污染如何處理?
首要任務是將污染物控制在污染源附近
石油業內人士解釋,本次黃島事故可定義為水陸結合部、固定點源的有限泄漏,此類事故在善后處理中的首要任務是將污染物控制在污染源附近,使用泵站等方式將陸地上的油污集中起來,再加以分類處理。而泄漏到海里的原油處理起來則相對困難。
上述人士表示,在原油已經泄漏入海之后,一般會設置軟性的堤壩控制不讓原油擴散,同時將吸附材料扔進海里,吸收海面的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