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爆炸前約五分鐘,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濰坊輸油處副處長邢玉慶因處置海邊溢油,離開了輸油管道漏油點,僥幸逃過一劫,也成為目前能夠找到的最接近首發爆炸點的幸存者之一。據新華社
漏油點21位工人多數傷亡
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發生前漏油點現場情景(11月22日7時32分手機拍攝)。約3小時后,爆炸事故發生,照片中的施工人員絕大多數傷亡。 新華社發
以下是爆炸前離開現場的幸存者口述——
5:20
接到趕往現場指示
●早晨5點20分左右
我在山東濰坊家中接到運銷調度科周科長的電話,說青島黃島區有原油泄漏,相關科室已經趕往現場,我們青島輸油站站長在指揮。我意識到,這意味著應急預案已經啟動。隨后,我又接到上級指示,讓我盡快趕到青島漏油現場,支援搶險。
●快6點時
青島輸油站站長又打來電話說,海面上開始見油,地方安監和環保部門的人員已在現場。
●6點20分 我出發,路上霧很大。
●8點20分 到青島下高速。
8:30
漏油路面清理干凈
●8點半前后
我趕到漏油現場看到,有十幾個施工人員,一旁公路上還有社會車輛往來穿行。我感覺交通秩序有點亂,需要實行交通管制,就讓公司公安科長黃岱打110報警,希望警方增加警力。
當時,漏油點路面已經挖開了一個近3米長、2米寬、2米深的作業坑,路面上的油污已基本清理干凈。有一個4人的搶修隊在現場,還有管道科三四個人,青島站站長和管道工都在,還有一些公司內部的消防員。后來得知,我們系統一共有21個人在現場。
這時,我接到安全科長的一個電話說,海邊溢油現象嚴重。因此,我立即趕往海邊參加處置。
●大約8點40分
到海邊,看見地方相關部門的人員也陸續前來,包括安監、環保、海事和市政的人,穿著樣式不同的制服。
10:10
工友正處爆炸暗渠
●約10點10分
我又趕回漏油點查看情況。當時現場基本沒有作業,因為這個點的漏油處置已基本結束。
青島輸油站站長告訴我,現場已清理干凈,現在確實沒有油了,漏的油從輸油管下面的地下排污暗渠流走了。我下到坑底看了一下,漏油的位置在輸油管下部,有一個約兩個巴掌大小的洞。從當時的情況看,處置這樣的問題需要換掉一截管道,這不是我們自己能辦到的,需要報告上級。
從坑里上來,我又返回海邊繼續處置溢油。我一邊打電話一邊離開了漏油點,當時看到結束作業的工友們都站在一旁,后來知道他們所站位置正處在發生爆炸的暗渠頂上。這些人大部分我再也沒有見到。
10:20
兩聲爆炸隔三五秒
●10點20分左右
我站在海邊,突然聽見兩聲爆炸,前后間隔三五秒鐘,方向就是我剛剛離開的麗東化工廠附近。第一爆炸點離海邊排污口只有幾百米,十幾秒之后,海邊排污口出現明火。
●10點23分至24分
我趕緊給公司輸油處處長打電話報警。
●10點26分至27分
我給110打電話報警。
■ 逝者
再也不能擦拭他心愛的消防車
程桂蘭在與老同事唐潔(化名)的通話中嘟囔著:林林的電話很奇怪,一直打不通。
林林是程桂蘭唯一的兒子孫曉林,也是黃島油庫的企業專職消防司機。爆燃事故當日上午,程桂蘭還不知道,她已永遠失去了兒子。
唐潔說,相關部門當晚將消息通知了孫家。
39歲的孫曉林早年喪父。據孫母的兩位老同事講述,孫父是中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黃島油庫的司機,50歲因肝癌去世時,孫曉林只有18歲左右。
孫母現年66歲,是黃島油庫通訊站的退休職工。孫曉林的姐姐今年41歲,嫁回老家青島的膠州市。
孫曉林一家、孫母以及孫曉林姐姐的孩子,一共五口人,住在黃島油庫家屬區。
在孫母老同事眼中,1.8米高、180斤重、有些黑的孫曉林,分外熱心有禮貌。
唐潔說,只要孫曉林看到她在街上買東西,就會停下摩托車,等著載她回家。
黃島油庫家屬區一位職工的丈夫不在青島。該職工搬家時,孫曉林騎著一輛三輪車忙前忙后,被傳為佳話。
大約2008年,孫曉林到油庫消防隊做了司機。
孫父的老同事雷軍(化名)曾在黃島油庫消防隊工作。他說,孫曉林每次執行完任務后,都會擦拭消防車,“他的車總是全隊最干凈的”。
但孫曉林屬于協議工,每月工資約2500元左右,沒有正式職工享受的獎金等待遇。
孫曉林去世后,“孫家沒有了經濟和心理上的頂梁柱”,雷軍講道。 新京報記者 周清樹
■ 搜尋
遇難者壓在幾十噸重的石板下
22日晚,爆炸發生當晚,青島的黃島地區開始降雨。嚴重受損的齋堂島路,地下暗渠是集中的排污口,雨水開始匯集到此處。
昨天早上9時許,水位已經超過青島藍天救援隊可站立處的廢墟,暗渠變成了一條小河。匯集的雨水與石油混合在一起,水面幾乎無能見度。
在這樣的環境中,救援隊繼續著他們的找尋、救援工作。
青島藍天救援隊的5名隊員,是前日下午攜帶液壓剪切設備,前往齋堂島路的。當他們趕到時,發現有一遇難者的遺體還被壓在水泥板下。
救援隊隊員表示,齋堂島路下方是排水暗渠。該隊員分析,爆炸產生的沖擊力將路面上水泥板震飛,再加上當時路面已被炸塌,路人未能躲閃開水泥板,被砸中后落至暗渠內。
“水泥板約有幾十噸重,靠人力無法抬起。”救援隊隊長李延照介紹,直到昨日上午,指揮部調來一輛350噸與200噸的起重機后,才將水泥板拉開。
出于對死者尊重,隊員用急救毯將尸體包裹,交由指揮部安置。
在處理完第一具尸體后,藍天救援隊便參與到搜尋的工作中。“說是尋找,其實是打撈。”李延照說,當時雨水和石油混在一起,整條暗渠都是黑乎乎的,而尸體就浸泡在這黑水中。救援隊在水中行走,手要不停地在水下打撈,碰到漂浮物便撈上來,檢查是否為遇難者。新京報記者 石明磊 實習生 張寧
(原標題:“漏油點21位工友多數再也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