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濟南市食品藥品工商質監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會上獲悉,從即日起,全市正式啟動市縣食品藥品工商質監管理體制改革。今后工商質監的部分職能將劃歸新的食品藥品監管局,而食藥監、工商和質監也都將從過去的垂直管理,化為地方管理。 記者張雯雯
組建新的食藥監局 垂直監管改為地方管理
記者了解到,這次改革的重點,是組建新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實行集中統一監管。將市、縣(市)區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和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質監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藥品管理職能和機構,以及衛生部門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統一發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組織實施藥品法典職能進行整合,重新組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為同級政府工作部門,對生產、流通、消費環節食品安全和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管,同時承擔同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具體工作。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管局業務上接受上級主管部門指導和監督。
同時,市、縣(市)區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和原食品藥品監管局(分局)不再保留。新組建的市、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領導班子由地方同級黨委管理,主要負責人任免須事先征求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意見。
工商、質監移交部分職能 今后化為地方管理
《意見》要求,工商、質監由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改為地方政府分級管理體制后,市和縣(市)區都要把工商、質監部門納入同級政府工作部門進行管理,業務上接受上級工商、質監部門的指導和監督,領導干部實行雙重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將市轄區食品藥品監管局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垂直管理改為區政府管理,作為區政府工作部門。
整合技術執法資源 組建新的食藥檢測中心
根據規定,整合市和市轄區食品藥品監管、質監等部門所屬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資源,組建統一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由新組建的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管理,承擔市本級及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和濟南高新區(含濟南綜合保稅區)區域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任務。
強化基層監管力量 鄉鎮設立食藥監管所
據介紹,此次改革更加強化基層監管能力。原則上在各鄉鎮(街道)設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為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派出機構,承擔本區域食品藥品監管和行政執法工作,機構規格與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內設機構相同,行政編制一般不少于5名,所需編制主要從工商部門劃轉,不足部分在縣級行政編制總額內調劑。
編隨事走,人隨編走 “三定”方案后一個月到位
按照人隨職能轉移原則,市、縣(市)區工商部門及其基層派出機構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劃轉移交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編制和相關經費;市、縣(市)區質監部門要按規定劃轉移交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編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檢驗檢測機構、人員、裝備及相關經費,確保新組建的機構能夠有效履行職責。
新組建的市和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機構“三定”規定印發后1個月內,完成市、縣(市)區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其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人員、資產、債務、非稅收入和部門預算劃轉移交工作。
高新區單設管委會市場監管局
按照要求,整合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濟南高新區分局,綜合設置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作為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內設機構,業務上接受市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質監部門指導,承擔濟南高新區(含濟南綜合保稅區)轄區內食品藥品、工商、質監有關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濟南高新區分局(含金橋工商所)的行政編制、人員、資產、債務、非稅收入和部門預算等,一并劃轉濟南高新區管委會。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濟南高新區分局和濟南高新區管委會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不再保留。
改革目的
將分散監管職能整合
出現問題一個部門管到底
在昨天召開的濟南市食品藥品工商質監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會上,濟南市副市長孫曉剛表示,此次機構體制改革,把原來分散的食品藥品監管職能進行了整合,一個部門管到底,更加有利于食品藥品監管職能的充分發揮,同時對工商、質監過去的條條管理調整為塊塊管理,明確其作為縣(市)區政府的組成部門。
孫曉剛說:“這次改革,既涉及相關部門的職能和機構調整,也涉及編制、人員和經費資產的劃轉,各級食品藥品監管和工商、質監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一手抓調整改革,一手抓市場監管,不能因為改革而影響市場監管工作的正常開展。特別是眼下元旦、春節即將來臨,也是食品藥品等問題易發、多發季節,更要下大氣力抓好市場監管,確保不發生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