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議。12月12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記者針對幾大行業進行調查發現,與漸進式延遲退休相比,部分市民更期待退休政策應從各行各業不同特點出發,實行分類、彈性退休。
教師王秀蘭:擔心力不從心,給年輕教師空間
在市區一所中學從教30年的王秀蘭,最近格外關注各大媒體有關延遲退休的消息。“按照現行的退休政策,我還有4年就能‘解放’了。”51歲的王秀蘭說。
“有時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3年前,王秀蘭卸下了班主任的職務,但仍從事一線教學工作,改作業、備課等工作,讓已經戴上老花鏡的她有些壓力。不僅如此,王秀蘭說,多數上了年紀的老師都有職業病,咽炎、頸椎病、肩周炎……已開始影響他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青春期碰上了更年期,每天面對70多個孩子,有時會感到招架不住。”王老師表示,“從對孩子的培養方面來看,年輕的老師教學思維方式創新更多,所以孩子們都喜歡年輕老師。”
對于目前出臺的延遲退休政策,不管是一刀切,還是漸進式延遲,王秀蘭都覺得有些“頭疼”。結合自身的工作,她建議應從教師行業特點出發,把50歲以上教師從一線崗位轉到二線崗位,從事輔導性工作等。
醫護人員李蘭霞:事業黃金時期,愿意發揮余熱
“從行業角度來說,我對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并無反感。”在臨沂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工作的李蘭霞告訴記者,今年已經50周歲的她,顯然沒有想過5年之后要離開工作崗位。 “醫護行業越老越吃香,我們科室多數同事都不想退休。”李蘭霞告訴記者,“像我們這種技術性行業的從業人員,需要幾十年時間來積累經驗,往往到了最出成績的時候就該退休了,實在可惜。”
李蘭霞告訴記者,許多退休后的高職稱醫護人員又被返聘回醫院。“現在很多六七十歲的老醫生在門診坐診,很受患者歡迎。”她說。
因此,李蘭霞表示,無論是漸進式延遲退休,還是退休后被醫院返聘,只要身體可以勝任,她更愿意在崗位上多干幾年。
公司白領田遠東:體力透支,期盼早日休養
“我們屬于腦力與體力并存的一線勞動者,平時工作時間根本不是8個小時工作制,經常加班,周末也不能按時休息。”在市區一家銀行工作的田遠東說,由于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到了退休年齡,就有迫切退休的想法。
對于日前出臺的漸進式推遲退休政策,今年48歲的田遠東也給自己算了一筆賬:“還有7年才退休,按照提高退休年齡的改革政策,如果每一年延遲三個月,那就意味著我要延遲21個月退休,到57周歲的時候才能回家休養。”
“三四十歲是勞動力最旺盛的時候,體力全都透支了,年齡大了,根本動彈不了了,更別說還要延遲一兩年才能退休。”為此,田遠東認為,延遲退休更應該分行業對待,比如長期從事勞動強度大的人員,可自愿按法定最早退休年齡退休,而對于身體狀況允許的人員,可自愿漸進式延長退休。
公務員孫向麗:根據各自條件,自愿選擇
52歲的孫向麗是市區一家行政單位的公務員。她告訴記者,如果要延遲退休的話,她應該也可以勝任現在的工作,可是含飴弄孫的愿望就得退后。
孫女士的兒子今年十一結婚,小兩口打算近兩年生孩子。與此同時,孫女士也在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了孩子以后根本沒時間看管。要是找個保姆的話,每個月要花兩千多塊錢,再說,孩子交給別人帶,也不放心,還是要靠自家老人。”孫女士說。
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部分市民期盼50歲-55歲之間退休,然后幫子女帶孩子,并抽出精力服侍已經邁入暮年的上一代。“以前忙著上班,少有時間照顧一家老小,所以現在期盼早些回歸家庭,照顧家人。”孫女士表示,如果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她建議應根據自身條件、家庭條件,自愿做出是否延遲的選擇。(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