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報12月16日訊 天津市機動車限購政策一出臺,立即引發廣泛關注。不少濟南市民擔心,濟南是否也會采取限購政策?記者了解到,省政府曾經表示,濟南將限制機動車數量,但是何時推行、何時出臺操作細則,目前并沒有明確消息。短期內,濟南沒有針對機動車限購的政策。
“天津限購了,濟南會不會也限購啊?”12月16日上午,省城白領林女士來到辦公室,便和同事討論起了天津機動車限購的事情。半年多以來,林女士一直在考慮買車,但始終猶豫不決。看到天津限購政策出臺,她決定盡快購車。
據了解,目前天津常住戶籍人口1413萬,機動車保有量為236萬,人均機動車保有量為0 . 16部。相比而言,濟南常住戶籍人口680萬,機動車保有量為140萬,人均機動車保有量為0 . 21部。從這個數字看,濟南人均占有機動車的數量比天津還高。這是不是意味著,濟南也會實行限購等做法呢?
今年10月,山東省政府召開會議,濟南市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被正式提上日程。9月17日,環保部也出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首次要求濟南進行機動車增速控制。在這次會議上,我省明確提出,濟南市將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每年新增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要達到60%以上。不過,這次會議并沒有就濟南控制機動車保有量設定具體時間表和操作細則。
記者了解到,短期內,濟南并沒有針對機動車限購的政策。相比于簡單易操作的限購、限號政策而言,濟南在探索治堵方法上,更加傾向于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疏”法,而非一刀切的“堵”法。目前,濟南市規劃部門牽頭組織的濟南市綜合交通規劃課題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現有的課題子項目工作分工,也沒有提及有關機動車限購方面的內容。
挖掘道路資源潛力是治堵重點
2012年9月25日,在濟南市治理交通擁堵工作動員大會上,濟南市政府面向社會公布了《濟南市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此后,濟南開始全面推進治堵保暢措施。
根據濟南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計劃,從2012年至2014年,治堵行動從文明交通、路網優化、公交都市、綠色出行、停車治理、智能交通、社區循環、政策導引共8個方面實施。其中,向道路資源挖掘潛力、著力打造公交都市,成為治堵的重點推進內容。
“以小改造實現大暢通,以小投入換取大收益”,濟南交警人士表示,最大限度挖掘現有道路潛力,是交警過去兩年治堵的重心所在。在道路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細化優化交通組織措施,挖掘道路資源潛力,先后對經十路、英雄山路、緯六路道橋、二環東路、花園路、工業北路等50多處路口進行渠化改造,在國內首創逆向彩色可變左轉車道、彩色潮汐可變車道、同向可變車道、直行待行區,以及車輛提前“調頭口”,導向車道“瘦身擴容”,利用綠化帶開辟分流車道等多項創新舉措,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實現疏堵。
交警方面人士表示,省城治堵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通過挖掘道路資源實現道路暢通,另一方面通過配套公共交通的完善吸引客流,保障非機動車和行人出行的路權。用車是車主的權利,如何保障合理用車,引導駕駛人摒棄“仗車思維”,這是全社會需要反思的地方。
專家觀點治
堵招很多 限購是下下策
山東交通學院教授蔡志理長期關注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在他看來,城市機動車飛速增加、擁堵程度日益嚴重以及空氣污染日益加劇,這些都是推動城市采取措施限制機動車數量的動因。即使目前省城沒有限購、限號計劃,以后采取這種辦法的可能性也很大。
“從目前濟南主城區的擁堵情況來看,其實現在濟南已經到了應該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的時候了。當然目前不一定非要限購,限購是一個下下策,相比而言,限行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蔡志理反對簡單的單雙號限行,他建議將來不得不采取措施時,可以采取尾號限行的辦法。
蔡志理表示,什么時候濟南需要限購、限號,并非從簡單的保有量,以及人均機動車占有量來考量,交通擁堵的成因十分復雜,與機動車保有量、道路實際發生的車輛數量、在道路上的通行時間、停車泊位的多少、城市的路網結構,以及城市居民的出行行為都有密切關系,機動車保有量只是影響因素之一。實在無計可施之時,限購、限號才是最后無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