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省金融辦、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和大眾報業集團主辦的山東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在濟南進行。省金融辦主任李永健在論壇上表示,山東將依托現有實業優勢,積極對接"互聯網金融"。
2013年可謂互聯網金融元年。阿里和天弘基金推出"余額寶"被看作是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爆點,緊接著,微信的微支付、騰訊基金超市、新浪微博錢包、百度"百發"、"三馬"共同推出的眾安在線……各家互聯網巨頭紛紛以一種低調卻迅猛的姿態快速滲透到中國的金融業中,向傳統金融業發出一封又一封的"戰書"。
"或許,用不了幾年,生活就變了模樣,銀行卡沒有了,大家都是手機支付,POS機沒有了,都是二維碼替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平談到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時說,"互聯網金融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之外,形成了另一個人民幣的支付系統,且方便程度已經超過了銀行。去年,中國金融業的交易成本是三萬六千億,山東的GDP是五萬億,這樣一比照,如果互聯網金融能為我們節約出這些交易成本,這將可以釋放出多少做普惠金融的能量。"
現在金融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銀行模式,一種是資本市場模式,未來互聯網金融將發展成為第三種金融模式。謝平指出,"一些省市,包括山東,也從今年開始,把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形式在地方推廣,這也說明互聯網金融的滲透能力。"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興起,主要來自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的推動。一個方面,在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投入需求的滿足度很低,形成了足夠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搜索引擎、電商平臺等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也有效地降低了金融的成本和風險,擴大了金融服務的供給邊界。
"目前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余額寶、微電商等各種新型互聯網金融業態正在利用互聯網在運營成本、信用評估、影響推廣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來有效地彌補傳統金融體系難以滿足的需求缺口。"山東省金融辦主任李永健認為,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發展互聯網金融,對于打破現在比較僵化的金融供給模式、實現金融服務與地方經濟特別是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有效對接,具有重要的意義。
山東發展互聯網金融也有較好的土壤,李永健表示,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實力比較強,金融改革創新的步伐明顯加快,創業創新的環境在持續優化,"在山東,互聯網金融這扇門是開放的,也歡迎國內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電商、互聯網金融企業加強與山東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的對接合作,創新發展各種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