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楊璐
生活日報12月25日訊 12月25日下午,濟南綜合保稅區一期順利通過聯合驗收組驗收,標志著濟南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端武介紹說,保稅區是出口加工區的2.0升級版。“出口加工區,企業產品只能外銷不能內銷。而保稅區既能夠進行保稅產品的加工、結轉,又能進行國際采購、分撥。同時可以把金融的功能加進來。”濟南綜合保稅區是目前為止,除去上海自貿區外,特殊功能區中功能最齊全、政策最優惠、手續最簡便的。
企業家門口進出口
張端武說,之前濟南和周邊地區很多的出口加工企業,出口商品要跑到好遠的地方去通關,這對企業的成本、利用資源、快速形成生產能力不利。
而綜合保稅區的設立等于在濟南以及中西部地區開辟了對外的窗口,國外的商品可以很便捷地進來,國內的商品也可以便捷出關。在這個園區查驗過的商品,可以在任何一個港口出關。“不用像以前那樣,濟南的出口企業拉商品到青島、天津、上海出口。”
截至目前,已累計引進各類企業260余家,半導體、紡織服裝、新材料、保稅倉儲物流等幾大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大量“洋貨”直接進濟南
除了企業享受更多實惠外,濟南老百姓今后也可能有機會接觸到更多進口商品。
以前濟南是消費品聚集地,但是很多進口商品不是從濟南進來的,而是從全國其他港口進來的。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端武說:“以后通過濟南綜合保稅區,可以讓大量國際商品進入濟南,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樣就可以降低成本,改善消費結構。”
相關鏈接
濟南綜合保稅區
據了解,濟南綜合保稅區于2012年5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為全國第21個綜合保稅區,總規劃面積5.2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封關驗收面積為2.02平方公里,占總規劃面積的38.7%。自綜保區批復以來,新引進項目21個,投資總額135億元;其中外資項目3個,合資項目4個,合同外資1.95億美元,總用地面積1150畝。
今后一個時期,濟南綜合保稅區將以建設成為濟南外向型經濟示范區、山東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為目標,以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國際貿易三大功能作為產業發展方向,以招商引資、優化環境、機制創新為工作重點,力爭5年內,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幅,早日躋身全國一流綜合保稅區行列。
相關新聞 爭取建青島自貿區 海關通關或一體化
□記者 楊璐
自中國(上海)自貿區落地后,天津、重慶等地紛紛申請建設自貿區。在這一股“自貿區申建熱”里,也不乏山東的身影。我省提出,將爭取建立青島自由貿易園區,推進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并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而且,山東還將創新青島海關與濟南海關的合作,推進區域海關通關一體化。
據了解,今年5月,省政府已向國務院呈報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試點建設青島貿易自由港區的請示》,擬申請試點建設的青島自由貿易港區總體規劃面積為26.9平方公里,以9.72平方公里的青島保稅港區為主體,涵蓋整個前港灣碼頭作業用地及后方物流用地。這也意味著,我省擬申建的青島自貿區面積和中國(上海)自貿區的面積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