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 孫羅南 濟南報道
2013年11月份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農村土地政策改革成為焦點。在2013年12月底舉行的山東縣域創新發展論壇上,與之相關的農村綜合產權改革成為各縣關注的熱點。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 的決定》有兩處直接牽涉到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第一處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第二處是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的流轉權。
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在泰安市東平縣委書記趙德健看來,原有的農村產權制度的局限性日益顯現,已經成為我國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土地需要規模經營,地往哪里轉?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但人往哪里去?建設新社區、新城鎮,改善群眾生活條件,需要大量建設資金,錢又從哪里來?城鎮建設用地越來越緊張,而農村卻存在很多“空心村”,城鄉建設用地怎么用?
趙德健表示,破解這些難題,靠傳統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很難實現,需要從改革產權制度入手,改變原有的經營方式和運作機制。
據了解,東平縣以土地產權改革為切入點,對全縣農村綜合產權改革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東平縣實施了以土地產權改革為核心的農村綜合產權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皩嵺`證明,這些改革做法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壁w德健表示。
東平縣的做法是,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實施農地產權制度改革。就是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放開放活承包土地使用權,穩步擴大農民土地收益權和推進土地股份化。
此前,東平縣接山鎮后口頭村炬祥土地股份合作社掛牌成立,成為全省首批、泰安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全縣已經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37家,入社農戶5657戶,入股土地3萬多畝。這提高了土地產出能力,每畝土地平均收益由960元增至2000元,同時帶動發展了 85個農業示范園、92 個家庭農場。
此外,為實現農村產權的資源化、資本化,東平縣搭建了運作平臺,成立了東平縣農村綜合產權服務中心,注冊設立了東平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農村綜合產權登記托管中心,搭建了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產權托管和產權融資三大平臺。
談到農村產權改革的經驗,趙德健稱,既要堅持農民主體,切實尊重農民意愿,又要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遵循市場規律!稗r村綜合產權改革是新生事物,沒有經驗和固定模式。需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建立風險控制機制,把風險降到最低,追求利潤最大化。哪些村有條件可以搞,哪些村沒有條件暫時還不能搞,要分清楚。條件成熟的可以試行,不具備條件的不可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