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17市納入全國"氣質"排名
此前只有濟青兩市參與排名;環保部網站同時可查山東13縣級市實時數據
本報濟南1月1日訊(記者 廖雯穎) 從1月1日起,全國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的城市從74個上升至190個,山東新增了15個地級市和13個縣級市,均可在環保部網站查詢結果。繼第一階段的濟南和青島后,山東剩余15市也加入全國空氣質量排名行列。
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繼去年第一階段74個城市實現了空氣質量標準監測之后,從今年起,全國范圍內發布空氣質量實時信息、空氣質量月報及參與空氣質量排名的地級市從74個增加到161個,實現了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三區"所有地級城市、環保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的全覆蓋,此外新增了29個縣級環保模范市可查詢實時空氣質量。此前山東僅有濟南和青島參與全國空氣質量排行榜,如今全省17市加入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行列。此外,榮成、文登、乳山、即墨、萊西、平度、膠南、膠州、壽光、萊州、招遠、蓬萊、章丘13個縣級市作為縣級環保模范市,從1月1日起,也能在環保部官網上查到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但不參與城市排名。
根據環保部數據,截至1月1日傍晚5點,全省17市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是聊城,AQI(空氣質量指數)為69,首要污染物PM10,最差的城市是德州,AQI為200,達到中度污染上限,首要污染物為PM2.5.
除網站外,空氣質量發布平臺還有手機APP版本。
排名擴容,是壓力也是動力
此次擴大排名范圍,山東17市全部囊括在內,壓力從之前的濟南、青島兩個城市轉移到了整個山東省。
這種壓力,實際也是一種動力,這在省環保廳公布全省17市空氣質量排名時就得到了體現。省環保廳廳長張波曾表示,空氣質量排名一公布,市長們都坐不住了,老是在全省排最后,面子上也掛不住。全國也是如此,老是居于全國最差的十個城市,敢問市長,您讓一城的百姓如何看待自己生活的城市呢?
進行空氣質量排名,目的就是為了監督地方政府,它有利于通過一種恥辱文化、競爭文化去倒逼地方政府官員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形成比、趕、超的良好氛圍,體現全社會"同呼吸共奮斗"的責任擔當。
本報記者劉紅杰
相關新聞:
未發現地方監測數據造假
針對如何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避免地方數據造假的問題,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表示,2013年環保部開展空氣監測質量大檢查,范圍遍及26個省市自治區,全國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監測的空氣質量數據基本可靠,未發現惡意造假現象。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將建立國家質保監測站,國家質保監測站就是由國家負責運行、維護,統一監管。
為保證監測結果科學、準確,特別要規避作弊的風險,空氣質量監測實現了各站點數據直傳當地網站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實時發布,不給造假留機會。 據京華時報
尚無證據證明霧霾區連成一片
2013年11月以來,東三省、華北地區、長三角等地區接連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有學者擔憂,這三大地區霧霾帶連片,成為覆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霧霾區。
對此,環保部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說明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霧霾連成一片。東北地區的氣象帶和華北地區、長三角地區不是一個。一般情況下,東北地區出現大范圍霧霾的幾率要比京津冀、長三角小得多,對于京津冀和長三角來說,京津冀的空氣質量已經比較好了,因為有風。但長三角的污染依然較重,這是他們自己的污染排放和氣象條件造成的。 據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