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 注冊一個公司,1小時13分鐘
各市政府間的競賽多是紙面和數字上的競爭,比口舌之爭更實在的是老百姓和政府打交道時感受的變化。
來自泰安的趙先生在濟南天橋區租了一處約400平米的房子準備開個餐館,工商部門已經核準名稱了,但因房子自身存在缺陷,消防檢查一直通不過,營業執照遲遲拿不到。
如何做到既保證企業順利注冊,又能保證消防安全?濟南市工商局、濟南市公安局和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聯合下發《關于明確工商登記時把好消防許可問題的通知》,明確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商場、飯店,在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前,不再需要取得消防許可手續。這些企業應當在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后,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
這樣,本來是作為前置審批的消防許可,變身為后置審批,小企業主的感受也是大為不同。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剛剛刷新了企業注冊登記時限的紀錄:1小時13分鐘。2013年12月,僅用了1小時13分鐘,注冊資本3000萬元的青島潤浩公司就完成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公章準刻證明的審批。
青島潤浩甜菊糖高科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夠如此快完成注冊還是得益于青島市首創的企業注冊聯合辦理制度。
“在后臺,我們有一套信息系統,審批信息可以同時發送到與某項審批相關的部門,不同的審批都應該在規定的時限內辦結。”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創新>> 串聯變并聯,效率大不同
對于小微企業來說,對政府的要求就是一個字:快。但在某些大型建設項目上,審批要想提速,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2013年12月11日,陵縣經濟開發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李文亮來到縣政務服務中心,幫助勝利油田天然氣項目辦理落地手續。在項目落地辦填好《并聯審批登記表》后,不到一小時,就辦理了10項手續。“一般工業項目落地需要16個部門審批蓋章,以前按順序審批,費時又費力。現在相關手續并聯審批,效率大幅提高了。”李文亮高興地說。
記者了解到,并聯審批已經在青島、濟南、東營、德州等市實行。正是有了基層的實踐,省政府也要求,“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制,相關職能部門要平行運作,必要時采用集中會簽會審制。”
鐵路青島北站在青島是一項重大工程,為配合青島北站的建設,北客站東西廣場及地下空間項目同步啟動,但如此重大的項目在審批中遇到了現實的困難。項目已經上報到國家發改委,可立項審批一直未能完成,這樣勢必拖延后續審批的進程。
青島市對這類項目的審批實行一種叫做“容缺受理”的創新舉措,即某項前提性審批沒有完成時,其他方面的審批項目先期啟動。”青島市法制辦備案審查處處長蔡余說。
2013年7月底,這個項目完成了立項批復。“單此一項就為企業節省回遷安置資金和銀行利息1.2億元。”
原標題【簡政放權17市 山東要做行政審批最少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