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磊: 逐步實現濟萊戶籍統一
“去年,萊蕪市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濟萊協作區建設推動科學發展新跨越的意見》和配套文件,進行全面動員部署。”18日,萊蕪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磊說,目前已開通的濟萊城際快客,票價由原來的每人38元下降至20元,目前統一電話區號申請已正式上報國家工信部電信管理局。
今年,萊蕪市還將有諸多工作部署。
王磊表示,將重點做好濟萊城際鐵路規劃論證,盡快報批組織實施,加快建設濟萊快速通道,爭取減免或降低濟萊間高速公路收費標準。通信方面,將推動兩市通訊并網升級,先行實現兩市之間按市話收費,積極推進兩市區號統一,盡快實現兩地廣播電視頻道交叉落戶。統籌兩市戶籍管理,逐步實現戶口網上遷移、異地辦證、戶籍統一。
“萊蕪市將探索兩市社會保障關系無差別轉移接續。”王磊說,將實現職業資格互認,推動兩市資源優化配置,在濟南設立萊蕪特色農產品專營店,實現兩市旅游年票同城待遇,規劃建設濟萊區域水網,還將加強金融、產業領域深度融合等。
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宜新: 濟齊黃河大橋預留輕軌空間
“濟齊黃河大橋預計明年建成,我們還在大橋上預留了輕軌空間,到時候可以連接濟南西站和齊河黃河生態城。”18日,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宜新說。
2013年,德州爭取到“一圈一帶”各項資金6.3億元。據介紹,今年德州將在多個方面推進發展,特別是發揮省會“緊密城”齊河、臨邑、禹城的作用。“把和濟南只有一河之隔的齊河作為省城的一部分來建設。”楊宜新介紹,德州正在協調推進齊河和省城的戶籍管理、區號的同城化,“現在齊河一些地方的電話區號已經和濟南統一了。”
交通方面,除了已開通的濟齊城際公交,臨邑至濟南的城際公交也將于今年開通。德州還將力爭減免或降低臨邑車輛通行濟南黃河大橋的費用。另一座黃河大橋——濟齊黃河大橋已經開工,預計明年竣工,楊宜新說:“大橋上預留了輕軌的建設空間,未來能連接濟南西站和齊河黃河生態城。濟南方面正在協調,德州已經做好了準備。”此外,德州還在論證連接京臺高速和京滬高速,建設德州城區經臨邑到達濟南商河的快速通道。
教育方面,德州將與濟南開展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學分互認、學籍互轉試點,山東大學齊河齊魯醫療城、山東大學科技園將落戶齊河,山大一部分教職工宿舍也會搬過去。
聊城市委書記林峰海: 城鐵今年開工,27分鐘到濟南
“濟聊城際鐵路今年將開工建設。”18日,聊城市委書記林峰海透露,目前線路設計、具體走向、在哪里跨黃河等大量工作都在有序展開。
在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上,交通一體化是至關重要的。林峰海說,目前,濟聊高速是濟南、聊城兩市之間最便捷的通道,車程約1個半小時。城鐵建成后,濟南到聊城只需要27分鐘,空間距離大大縮短。可以實現“白天工作在泉城,晚上居住在江北水城”的目標。除此之外,還將推進聊泰鐵路、濟聊一級公路等重要交通工程建設,推動城市間公路網全面無縫對接。
根據濟南聊城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市要實現“五個一體化”。“城市發展,規劃先行,兩市規劃一體化工作我們已經全面啟動。”林峰海說,兩市在編制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時,聊城會主動融入濟南發展大局。“雖然一體化,但是產業不會雷同,城市也不會雷同,總體會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此外,聊城在產業發展一體化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促進兩市產業關聯度較高的企業開展合作,把聊城打造成濟南市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濟南貨物中轉物流倉儲基地。與此同時,濟南各級各部門、省直所有部門、中央省屬金融機構、大專院校等都與聊城做了全方位對接。
“去年我們來濟南開完對接會以后,濟南市領導又帶著代表團來到聊城再一次對接。這對聊城是一次大的發展機遇。”林峰海一直在強調,兩市的對接不要虛,一定要實。
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 規劃“飛地”承接產業轉移
“我們初步設想,規劃一處‘飛地’試驗區,承接圈內兄弟市產業轉移。”18日,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向記者介紹說。
今年8月,《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出臺,這段時間以來,張光峰已經感受到變化,“主動對接的意識越來越強,幾個城市也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具體到濱州,張光峰說,與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內其他城市相比,濱州有兩大優勢,一個是港口,濱州港是圈內唯一的出海口,將對兄弟市的發展形成帶動,特別是對原料、產品等大進大出產業將形成有力推動。
另一個優勢是濱州的未利用地,這是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182萬畝未利用地可以有效緩解項目用地需求。”張光峰表示,可以承接圈內其他城市的相關產業轉移。
目前,濱州市初步設想規劃30平方公里的“飛地”試驗區,承接產業轉移。“現在正在探索規劃、建設、管理和稅收分配等方面的合作機制。”不過隨著發展推移,面積可能會作出調整。
硬件做準備,軟件也不放松。張光峰表示,要一手抓科學發展,一手抓營商環境,雙輪驅動,協調推進。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把濱州打造成全省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時間最短、審批收費最低、評估評審最快、服務最好的一流營商環境。濱州市要求,每個政府組成部門都要向社會承諾如何提供一流的營商服務,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此外,濱州市農業基礎較好,是全國重要的蔬菜基地、肉牛肉羊加工業示范基地。濱州為經濟圈各市“菜籃子”工程提供保障服務的優勢將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