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期,我省出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賦予濟南“一個核心一個高地”的發展定位。10月11日,濟南市召開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省會城市發展再提速。
□ 本報記者 牛遠飛
讓人民生活殷實富裕
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9%左右;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提高到6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5%;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2%左右……會上下發了《關于落實<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試行)》,濟南為自己定下了這樣的發展目標。
2012年,濟南市GDP為4812.68億。若想實現到2020年全市GDP達到1萬億元這一擬定目標,意味著濟南的GDP要在7年內實現翻番,年均增長要在9%左右。據一位參與制定該實施意見的負責人介紹,把GDP年均增長速度設為9%,主要是統籌考慮需要與可能,與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并與“十二五”規劃調整目標相銜接。城鎮化率確定為72%左右,主要考慮“十二五”規劃調整目標為68%,按照更加注重城鎮化發展質量的要求,2016至2020年年均提高0.8個百分點,到2020年仍高于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規劃目標7個百分點。另外,濟南還將加快改善生態環境,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標低于全省平均值,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達到“全省領先、國內先進”。
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人民生活殷實富裕”,也成為濟南的發展目標之一。據了解,濟南將使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居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加快濟萊協作區建設
此次出臺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四項重點任務,加快濟萊協作區建設是其中之一。在率先突破濟萊協作區建設中,將構建便捷交通網絡,結合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研究確定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項目規劃建設方案以及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方案。完善濟南至萊蕪快速通道建設方案,將二環南路東延、二環東路南延、順河高架南延等工程作為濟南至萊蕪快速通道建設的一部分,加快建設。
按照濟南“高快一體”公路網布局規劃,二環東路高架路將從燕山立交南延到旅游路建高架路,之后繼續向南建設路面工程并與繞城高速對接,二環南路遠期規劃將東延至港溝立交。港溝立交就是濟萊高速起點,濟南二環南路東延等路段將與濟萊高速相連。
為加快推進省會城市圈經濟圈發展規劃,濟南將爭取調整取消繞城高速收費區間,爭取盡快減免或降低濟南與萊蕪之間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增強市內交通快速通達能力。“因為繞城高速上過境車輛也比較多,如果只是免費一段,收費時需要考慮不少因素。”一位交通業內人士介紹,以繞城高速西線為例,是與G3京臺高速重復,過境車輛不少,如果該區間免費會存在一些困難因素。為此,該人士預計未來取消繞城高速收費區間,可能會考慮采取讓濟南牌照的車輛免費通行等途徑。為加快濟萊協作區建設,將爭取盡快減免或降低濟南與萊蕪之間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取消濟南與萊蕪省道通行費。
突破瓶頸是關鍵
在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上,濟南市的主要負責人都作了發言。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敏指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是一個互惠共贏的戰略,濟南要充分認識到戰略的重要性,濟南的開放度越大,發展就會越快,經濟質量就會越高,“不要把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想成誰沾誰的光、誰吃了虧,千萬不要有誰來搶我們飯吃的想法,這是比較狹隘的。”
“濟南要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市長楊魯豫指出,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中,濟南市的主要問題是首位度比較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特別是產業結構層次比較低,“農業不優、工業不強、服務業不精”的問題一直困擾省會的發展和提升。濟南要攻堅克難,集中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
楊魯豫還指出,目前濟南市有些部門、縣(市)區主動性不足,一味等靠。有的不愿放下架子溝通,有的眼睛一味向外,對圈內城市不予考慮。“機遇和政策是爭取來的,行動慢,機遇就稍縱即逝。”楊魯豫強調,要強抓機遇意識,精心運籌謀劃。
“有些同志眼看著資源要素流向周邊,卻不知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招商引資。”楊魯豫說,省會的交通區位、科教人才、金融服務、信息軟件以及一些傳統產業都有著獨特優勢,是圈內其他城市目前無法比擬的。濟南既要認識自身優勢,又要發揮優勢、擴展優勢,創造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