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多項針對公職人員的禁令密集出臺,社會上出現了“公務員不好當”、“為官不易”的議論。
22日,山東省紀委副書記王喜遠在省紀委監察廳網站作在線訪談時表示,一些人抱怨“為官不易”,實質是一種權力觀錯位的表現。中央出臺各種禁令,為的就是促使各級干部端正態度,擺正位置,回歸自己的本色與本位。
成果: 各種“意思”、飯局越來越少
王喜遠說,所謂的“為官不易”,只不過是讓各級干部守住底線、不要違法亂紀而已,離為官不易還差很遠。立規矩、定底線、劃紅線,是對各級干部最起碼的要求,不是什么難以承受的過高標準。公務員代表人民行使權力,自然要受到更多的社會監督。
“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不要覺得當了官就可以無拘無束、隨心所欲,不要以為當上官就能享受各種不當福利、收獲諸多不正利益。”王喜遠分析,“為官不易”,說到底并不是官不好當了,而是像群眾說的,是貪官不好貪了,庸官不好混了,壞官不好受了。
王喜遠表示,人們開始感受“為官不易”,實際是社會政治進步的表現。“公務員不好當”,反映了轉作風、反腐敗的強大力量,正在凈化我們的政治生態。許多公務員的“灰色收入”、隱形福利被切斷,從煙酒到購物卡,從月餅到賀卡掛歷,從各種“意思”到各類飯局,越來越少了。這是前所未有的政壇新氣象,勢必對公務員和各級干部帶來深刻影響。
措施: 省紀委糾風突出“五個不放過”
以前為官太易,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工作作風都缺乏足夠的束縛,有些人對不正之風習以為常,誤以為這就是“當官”的應有狀態。其實,“官不好當”是發達國家的常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王喜遠說,從省紀委調查的情況看,當一些干部感嘆“為官不易”時,群眾卻認為還是不夠,還希望進一步擰緊螺絲、上足發條。
王喜遠說,固化“為官不易”成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說“官不好當”還為時尚早。現階段的反腐禁令離“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還有很大差距。只有盡快在法治和制度層面形成更有力的長效機制,織牢約束權力的籠子,建樹崇高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才能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省紀委在查究“四風”方面,突出明察暗訪和直查快辦,堅持敢于較真,做到“五個不放過”,即:有了線索不調查不放過,調查了不處理不放過,處理了不通報不放過,通報了不曝光不放過,問題不整改糾正不放過。
挑戰: 說情的人一大堆還理直氣壯
王喜遠表示,我們中國人對面子看得很重,寧可挨處分,也不想被曝光、丟面子。過去對一些違紀違規行為,在媒體上曝光時往往用“某某”代替,這無疑給了某些人一塊遮羞布,使一些黨員干部不以此為戒,而是心存僥幸,出現了邊糾邊犯的情況。現在對那些行為指名道姓曝光,其震懾作用不可估量。這不是和一些人過不去,而是違紀違規的人與中央、省委的要求過不去,與黨紀政紀過不去,與人民群眾過不去。
對于下一步工作面臨的挑戰,王喜遠說,最近公款送禮又出現新的變種,由登門送禮變成了“網購+快遞”的形式。另外,對重大案件、大奸大惡之人很少有人敢說情,而查處一起“四風”問題,一個很大的“關系網”就會撲過來,說情的人還理直氣壯:“多大點事啊,不就是吃頓飯、坐個車嗎?”“這個同志不錯,批評批評、教育教育不就行了嗎?至于處理人嗎?非得通報曝光不可嗎?”在問題處理方面,有的地方和部門,嚴不起來,硬不起來,避重就輕。這些都給查處工作帶來較大阻力和困難,以致一些地方有了問題發現不了,發現的問題調查不清,查清的處理不到位,處理了不愿通報曝光。
省紀委:送高檔禮品肯定有“名堂”
去年一年,從中央到省里都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禁令,從“舌尖”到“車輪”,涵蓋了很多方面。為什么反“四風”要一直抓節點,管送月餅、賀卡這些“小事”?
王喜遠表示,節日期間探親訪友或到領導、同事家串門,本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然而,一些單位和個人卻披上節日民俗的外衣掩蓋其他的目的,打著“溝通情感”的幌子,慷公家之慨,謀一己之私。尤其是中秋、春節等一些重要節日,公款送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問題易發多發。好端端的節日因這些問題而變了味。
王喜遠說,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看似小事,但是都與公款、公權有關系。比如月餅問題,這些年一些月餅包裝精美,一盒要賣到幾百,甚至上千、上萬,有的盒子里不僅有月餅,還有名表、玉器、金元寶什么的,這種月餅肯定不是用來吃的,是專門用來送禮的。這類東西,用公款送是違紀違規,私人花錢送,肯定有“名堂”或腐敗在里面。(高擴)